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山东语文真题,2017高考山东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山东语文真题,2017高考山东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试题整体分析(约500字)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延续全国卷改革方向,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同时,呈现出鲜...

2017山东高考语文真题深度解析:命题逻辑与备考启示

试题整体分析(约500字) 2017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延续全国卷改革方向,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全卷共300分,题型设置稳定,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理解四大核心素养。

作文题以路遥《平凡的世界》开篇名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为核心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进行议论文写作,这道题目既延续了近年材料作文的命题趋势,又巧妙融合了经典文学与时代精神,引发考生对"平凡与伟大"辩证关系的深度思考。

阅读理解部分呈现三大特点:现代文阅读聚焦文化传承(老舍《茶馆》节选),古诗文阅读覆盖唐宋经典(杜甫《秋兴八首》、苏轼《赤壁赋》),语言运用题强化情境化设计,其中现代文阅读材料《茶馆》改编自经典戏剧,通过选取特定历史片段,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理解;古诗文阅读注重比较阅读,如将杜甫与苏轼的秋日诗篇并置,考察诗歌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异同。

命题趋势解读(约400字)

  1. 主题聚焦时代精神 试卷凸显"文化自信"核心导向,作文题通过平凡世界与伟大奋斗的命题,呼应十九大报告"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重要论述,阅读材料中《茶馆》展现传统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命力,《赤壁赋》体现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共同构成文化传承的立体化考察。

  2. 能力考查梯度设计 试题设置形成"基础-提升-创新"三级考查体系:语言运用题侧重字词运用(如病句修改、衔接连贯),阅读理解题强化信息整合(如《茶馆》中人物关系梳理),作文题则要求观点提炼(如平凡与伟大的辩证关系)与逻辑建构(如历史与现实的多维度论证)。

  3. 创新题型有机结合 在保持传统题型稳定性的基础上,语言运用题创新设置"文化传承"主题情境(如为非遗项目撰写宣传标语),古诗文阅读引入"比较阅读"新形式(如对比分析杜甫与苏轼的秋日诗境),现代文阅读采用"经典改编"文本(如《茶馆》片段),体现"守正创新"的命题理念。

典型考点精析(约600字) (一)作文题"平凡的世界"命题解读

核心立意空间 材料中"平凡世界"与"伟大奋斗"构成双重命题维度,考生可从:

  • 历史维度:分析《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田晓霞等人物如何通过平凡奋斗改变命运
  • 现实维度:结合抗疫精神、航天团队等新时代案例论证平凡铸就伟大
  • 哲学维度:探讨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平凡即伟大"命题
  1. 常见误区警示 (1)概念混淆:将"平凡"等同于平庸,忽视"奋斗"的能动性 (2)论证偏颇:片面强调个人奋斗,忽视集体协作与社会环境 (3)材料堆砌:罗列名人案例却缺乏理论提升,导致"有叙无议"

  2. 优质范文结构示例 引论:以敦煌研究院"面壁者"群像破题,提出"平凡即伟大"的核心观点 本论:

  • 历史纵深: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到张謇实业救国
  • 现实观照:抗疫中普通医护人员的坚守
  • 哲学升华: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自我实现"理论 呼应材料,以"每个奋斗者都是时代的书写者"收束

(二)阅读理解三大板块解析

现代文阅读《茶馆》节选 (1)考点分布:

  • 人物分析:王利发、秦仲义等角色性格与时代关系
  • 文本解读:台词中潜藏的"改良"与"革命"思想冲突
  • 艺术手法:反讽、象征在戏剧中的运用

(2)高频考点:

  • 分析"常四爷摔茶碗"的象征意义(民族气节与时代困境)
  • 梳理茶馆兴衰折射的社会变迁(从清末到文革)
  • 推断老舍创作意图(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思考)

古诗文阅读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七》重点:

  • 意象解读:"香稻啄余鹦鹉粒"的战争创伤隐喻
  • 对比阅读:与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的宇宙观比较
  • 艺术特色:七律格律与沉郁顿挫风格

(2)苏轼《赤壁赋》考点:

  •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变与不变"哲学命题)
  • 文学手法:赋体结构的时空转换技巧
  • 文化内涵:"物与我皆无尽"的哲学思考

语言运用题 (1)病句修改: 典型错误类型:

  • 逻辑搭配不当("通过阅读提升写作能力"→"通过阅读训练写作能力")
  • 语序混乱("尽管努力了还是失败"→"虽然努力了还是失败")

(2)衔接连贯: 创新题型"非遗宣传标语设计"要求:

  • 主题契合(突出文化传承)
  • 语言凝练(不超过20字)
  • 修辞恰当(对偶、比喻等)

备考策略与建议(约300字)

作文能力提升路径 (1)构建"1+3"素材库:

  • 1个理论框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 3类素材: ① 历史人物(范仲淹、林则徐等) ② 现实案例(航天团队、抗疫志愿者) ③ 哲学理论(存在主义、英雄主义)

(2)培养辩证思维: 通过"正反案例对比表"训练: | 正面案例 | 反面案例 | 辩证关系 | |----------|----------|----------| | 范仲淹 | 某些"躺平"青年 | 平凡与伟大的转化条件 | | 王进喜 | 盲目蛮干型奋斗 | 目标导向的重要性 |

阅读能力强化方案 (1)现代文阅读:

  • 建立"文本细读-结构分析-主旨提炼"三步法
  • 重点训练《茶馆》等经典戏剧的台词解读技巧

(2)古诗文阅读:

  • 构建"意象-情感-哲理"三维解读模型
  • 掌握"赋体结构分析图"(如《赤壁赋》时空转换轴)

语言运用专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