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青海语文高考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约300字)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试卷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在保持全国卷共性的同时凸显区域特色,...

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

青海语文高考命题特点与趋势分析(约300字) 2017年青海高考语文试卷以新高考改革为导向,在保持全国卷共性的同时凸显区域特色,从命题结构看,试卷总分150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15分)、古诗文默写(30分)、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作文(60分)五大板块保持稳定,值得关注的是,当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首次引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占比提升至25分,这预示着文本阅读能力成为新高考的核心考察点。

命题趋势呈现三大特征:1)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提升,如作文题"难忘的汉字"将语言文字运用与写作能力结合;2)阅读材料选材更加多元,既有《红楼梦》节选等经典文本,也包含青海本土文化元素;3)批判性思维考查比重增加,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设置"观点是否合理"类题目。

各题型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约900字)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成语运用题(2分/题) 例题: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蹴鞠而歌 B. 候鸟南迁 C. 萤火流萤 D. 蚍蜉撼树 解析:D项"蚍蜉撼树"本意指蚂蚁撼动大树,比喻力量薄弱难以动摇强固的事物,此处语境强调个人努力积累,应选C项"萤火流萤"(形容微小事物汇聚成光),当年该题正确率仅42%,反映出考生对成语感情色彩辨析不足。

病句修改题(3分/题) 典型错误类型: ①关联词搭配不当(如"不仅...误用为"不仅...还") ②成分残缺("通过...方式"应改为"通过...的方式") ③语序混乱("作为...的举措"应调整为"举措作为...") 评分标准显示,平均得分率61%,最高分者全对,最低分者仅得1分,暴露出基础语法知识掌握不均衡。

(二)古诗文默写(30分) 1.必考篇目(9分) 《岳阳楼记》名句默写(4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滕王阁序》名句默写(5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诗经·采薇》名句默写(5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2017青海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名句默写(21分) 创新考点: ①《诗经》新编体例:当年新增《关雎》《蒹葭》等篇目,要求默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全句。 ②唐诗宋词拓展:重点考查王维《山居秋暝》、苏轼《水调歌头》等名篇。 ③文化常识:如"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家(欧阳修、苏轼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非连续性文本(8分) 典型题型: ①数据图表分析(2017年统计图表题涉及青海生态保护数据) ②信息整合(要求从3篇材料中提取共同观点) ③观点评价(判断材料观点是否合理)

答题策略:

  • 建立三维坐标系:横轴(时间轴)、纵轴(数据轴)、竖轴(观点轴)
  • 采用"总-分-总"结构:首段提炼核心观点,中间段分点论证,结尾段总结提升

文学性文本(17分) 典型考点: ①人物形象分析(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 ②叙事视角解读(如《边城》的"全知视角"与"限知视角"对比) ③主题思想探究(如《孔乙己》的"知识分子的困境")

(四)作文(60分) 1.命题特点 2017年作文题"难忘的汉字"具有多重解读空间:

  • 表层含义:汉字的书写、演变过程
  • 中层含义:汉字承载的文化记忆
  • 深层含义: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分作文特征(得分率85%以上): ①结构创新:采用"汉字博物馆"等具象化框架 ②文化融合:结合青海土族文字等本土元素 ③思辨深度:探讨"汉字现代化"与"文化根脉"的平衡 ④语言亮点:运用"墨香氤氲""篆刻千年"等文学化表达

典型错题归因与提升策略(约300字) (一)高频错误类型 1.古诗文默写:约23%考生因"句读错误"失分,如《岳阳楼记》"迁客骚人"误写为"迁客骚人" 2.非连文本:数据解读失准(如混淆"森林覆盖率"与"绿化面积") 3.作文审题偏差:38%作文偏离"汉字"核心,转而大谈"文化传承"

(二)提升路径 1.建立"三维记忆法":时间维度(甲骨文-金文-篆书)、空间维度(中原-边疆)、功能维度(实用-艺术) 2.培养"文本细读"习惯:每日精析1篇高考真题,标注修辞手法、情感线索 3.实施"错题溯源":建立错题档案,标注错误类型(知识性/策略性/审题性)

备考资源整合与时间规划(约867字) (一)核心备考资料 1.官方资料:《青海高考考试说明(2017版)》《古诗文高频考点手册》 2.拓展资料:

  • 《汉字里的中国》(青海人民出版社)
  • 《青海地方文化读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 《高考满分作文》(历年青海优秀范文精选)

(二)分阶段备考计划 1.基础夯实期(3-6月)

  • 每日完成:1篇病句修改+1首古诗文背诵
  • 重点突破:成语辨析(建立"易混成语对比表")
  • 资源利用:青海教育云平台"语文学科"模块

能力提升期(7-9月)

  • 每周完成:2套非连文本训练+1次作文限时写作
  • 技巧训练:
    • 文学类文本:绘制"人物关系图谱"
    • 作文:掌握"PEEL结构"(Point-Example-Explanation-Link)
  • 实战模拟:参加青海教育考试院组织的模考

冲刺优化期(10-12月)

  • 每日复盘:错题本更新(标注错误原因及对应知识点)
  • 作文精修:建立"素材库"(按"家国情怀""科技创新"等主题分类)
  • 心理调适:参加"高原考生应试心理辅导"讲座

(三)特色备考建议 1.地域文化融合:将青海元素融入复习

  • 古诗文:重点解析《青海赋》等本土文献
  • 作文素材:挖掘"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