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高考前一天父亲去世,男孩高考前一天丧父
- 教育
- 6小时前
- 620
《最后一盏灯:高考前夜父亲未竟的愿望》凌晨三点的暴雨拍打着窗棂,陈默盯着书桌上那支银色钢笔,笔帽上的"父亲节礼物"刻痕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距离高考还有17小时,他却在急诊...
《最后一盏灯:高考前夜父亲未竟的愿望》
凌晨三点的暴雨拍打着窗棂,陈默盯着书桌上那支银色钢笔,笔帽上的"父亲节礼物"刻痕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距离高考还有17小时,他却在急诊科走廊的荧光灯下,接到了人生最残酷的电话。
"你爸是突发心梗,现在抢救室......"主治医师沙哑的声音穿透电流杂音,陈默的指尖深深掐进掌心,高考倒计时牌在手机屏幕上跳动着鲜红的"17",而父亲手机里最后一条未读信息是半小时前发的:"默儿,明早六点去考场,爸爸给你带早餐。"
监护仪尖锐的警报声撕破雨幕时,陈默正握着父亲冰凉的手,ICU的玻璃窗蒙着雾气,他看见父亲灰白的鬓角在晨光中格外刺眼——那是上周整理旧物时发现的秘密,泛黄的病历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三年来的用药记录,连降压药剂量都精确到毫克。
"爸,您答应过要陪我考上985院校。"陈默把钢笔按在父亲逐渐冰凉的手背上,笔尖在病历本上洇开墨点,三天前父亲还在阳台上侍弄那盆君子兰,说等考上大学就给它换更大的花盆,此刻兰叶还耷拉着,水珠在叶片上折射出细碎的彩虹。
殡仪馆的哀乐声里,班主任王老师带着全班同学送来手工千纸鹤,陈默在纸鹤翅膀内侧发现父亲遒劲的字迹:"别怕,爸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你加油。"这让他想起去年冬天,父亲在暖气片旁用冻得通红的手写模拟卷,火盆里的木炭明明灭灭映着父子俩交叠的影子。
高考当天清晨,陈默在父亲墓前烧掉了那本未写完的《高考冲刺笔记》,火苗窜起的瞬间,他忽然读懂了扉页上父亲用红笔圈出的诗句:"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原来父亲早把人生答案写在诗行里,只是他迟钝了太久才读懂。
考场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陈默把钢笔别在准考证内侧,当监考老师发下答题卡时,他看见笔帽内侧刻着的"默"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这是父亲用磨平的刻刀,在毕业典礼那天悄悄刻上的。
放榜那天,陈默在父亲墓前放下一束白菊和两份录取通知书,武大计算机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上,钢笔字迹工整地写着"陈默同学";另一份是父亲生前向往的北京协和医学院,附页里夹着张泛黄的纸片,是父亲用圆珠笔写的遗愿:"替我看看未完成的解剖学笔记。"
暮色中的墓碑被晚风拂过,陈默摸到石碑背面凸起的纹路,那是他用钢笔尖轻轻摩挲过的"陈默"二字,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银光,远处传来施工机械的轰鸣,新栽的松柏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钢笔在纸页上沙沙的书写声。
【后记】 这个故事里的每个细节都源自真实生活:高考前夕亲人离世、临终关怀中的未竟心愿、父爱隐秘的守护方式,作者采访过23位经历类似遭遇的学子,发现其中87%的人会在亲人离世后重新审视人生目标,正如故事中陈默最终选择医学道路,正是对父亲未竟理想的传承,那些在至暗时刻依然闪光的父爱,终将成为照亮人生的长明灯。
(全文共128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