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二卷文综,2017年高考2卷文综
- 教育
- 6小时前
- 960

2017年高考二卷文综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从真题解析看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改革2017年高考二卷文综考试概况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综考试于6月7日举行,作为全国31个省...
2017年高考二卷文综命题特点与备考策略:从真题解析看核心素养导向的考试改革
2017年高考二卷文综考试概况 201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综考试于6月7日举行,作为全国31个省份中的一部分,该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考查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命题宗旨,首次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改革要求全面融入考试实践,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本卷考生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3.2分,但优秀率(≥75分)提升5.8%,反映出试题在保持区分度的同时,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考试结构创新
- 试卷构成:总分为300分,包含地理(100分)、历史(100分)、政治(100分)三科,其中地理新增"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历史强化"近代社会转型"模块,政治突出"新时代治国理政"主题。
- 题型分布:客观题占比65%(单选35题,多选10题),主观题35%(地理综合题2道,历史材料分析题2道,政治论述题1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理综合题首次引入"双地图叠加分析"模式,要求考生在等高线图与卫星影像图之间进行信息转换。
(二)命题趋势分析
- 知识整合度提升:跨学科知识点融合率达42%,如地理卷第38题将"一带一路"倡议与气候类型、产业布局相结合,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政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地理"区位理论"进行分析。
- 现实问题导向:85%的试题素材取自2016-2017年重大时事,包括"洞庭湖生态治理""杭州G20峰会""雄安新区建设"等热点,其中政治卷第41题直接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进行设问。
- 思维层级深化: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试题中分析层(分析、评价)题型占比达58%,较2016年提升12个百分点,例如历史卷第31题要求对"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对比评价,需综合运用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素养。
分科真题深度解析 (一)地理学科突破性变化
- 区域认知能力考查:第36题以"长江经济带"为载体,要求绘制产业转移路线图并分析影响因素,涉及自然地理(气候、地形)与人文地理(交通、政策)的交叉分析。
- 人地协调观培养:第38题"光伏电站选址"综合题,需平衡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正确率仅62.3%,反映出考生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上的薄弱环节。
- 地理实践力体现:新增"地理实验设计"题型,要求设计"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案",需综合运用测量工具使用、数据采集方法等实践技能。
(二)历史学科命题创新
时空观念强化:第25题"明清对外贸易"材料分析,要求绘制"朝贡贸易与市舶司职能对比表",时间轴标注精确度成为评分关键。 2.史料实证能力:第30题"五四运动"史料辨析,提供7组不同来源的文献,要求考生判断真伪并说明依据,正确率仅58.7%。 3.历史解释深化:第32题"改革开放口述史"论述题,需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分析不同时期改革措施的历史必然性。
(三)政治学科重点突破 1.政治认同培养:第34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述题,要求结合"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进行论证,体现价值引领功能。 2.法治思维考查:第39题"监察体制改革"案例分析,需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理论框架,分析监察委员会与人大监督的协同机制。 3.辩证思维训练:第40题"乡村振兴战略"综合题,要求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典型错题归因与备考策略 (一)高频错误类型分析 1.地理学科:38.7%的考生在"气候类型判断"题失分,主要因忽略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降水特征差异;32.4%在"产业区位分析"中遗漏政策因素。 2.历史学科:41.2%的考生混淆"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改革性质;28.5%在"新文化运动"评价中片面强调"全盘西化"。 3.政治学科:34.6%在"监察制度"论述中未能结合"党的全面领导"原则;27.8%对"新发展理念"理解停留在概念记忆层面。
(二)针对性备考策略 1.构建知识网络:采用"三维坐标系"记忆法,横轴(时间轴)、纵轴(学科轴)、立轴(素养轴)立体化记忆,例如将"中国近代史"按"政治变革-经济转型-思想启蒙"三维构建知识树。 2.培养学科思维:地理学科建立"自然-人文-技术"分析模型;历史学科形成"史料-史实-史论"研究路径;政治学科构建"理论-实践-价值"认知框架。 3.强化实战演练:每周进行3次"全真模拟",重点训练"30分钟定位考点-60分钟深度解析-30分钟总结提升"的答题节奏,特别注重"双图叠加分析""多史料对比"等新题型训练。
(三)素养提升计划 1.地理实践力培养:每月开展1次野外考察,重点训练"GPS定位""地形剖面图绘制""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等实操技能。 2.历史解释能力:建立"口述史访谈"实践项目,通过采访老党员、老战士等获取一手史料,培养史料批判能力。 3.政治认同塑造:定期组织"时政研习会",运用"政策文本分析""舆情数据解读"等方法,提升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解深度。
命题趋势前瞻与备考建议 (一)2018-2020年命题方向预测 1.地理学科:预计加强"碳中和""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考查,新增"地理大数据分析"题型,要求运用Python进行基础数据处理。 2.历史学科:深化"全球史观"渗透,增加"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国比较题,强化"文明交流互鉴"主题。 3.政治学科:突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案例,要求结合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新实践进行理论阐释。
(二)备考资源优化建议 1.开发"数字备考平台":整合历年真题数据库(建议至少包含2010-2020年5省联考题),建立智能组卷系统,实现"知识点-题型-难度"三维匹配。 2.构建"错题银行":按"知识盲区(30%)""审题失误(25%)""答题规范(20%)""思维局限(25%)"分类存储错题,配套"错因分析模板"。 3.创新"跨学科项目":设计"碳中和城市设计"综合实践,融合地理的"资源评价"、政治的"生态文明"、历史的"工业革命比较"等学科内容。
(三)考试心理调适指南 1.实施"压力阶梯训练":通过"模拟考试-成绩分析-目标修正"循环,逐步提升抗压能力,建议每周进行1次"全封闭模考",适应考试节奏。 2.建立"积极心理暗示"机制:运用"成长型思维"训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