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017文科数学答案,高考2017文科数学答案解析
- 教育
- 9小时前
- 852

2017高考文科数学答案全解析与命题趋势解读约1580字)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命题特点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在继承传统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
2017高考文科数学答案全解析与命题趋势解读 约1580字)
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在继承传统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呈现出明显的创新性突破,本年度试卷共8道选择题(60分)、4道填空题(30分)、3道解答题(80分),总分为150分,命题组重点考查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逻辑推理能力占比38%,数学建模应用占22%,直观想象与数据分析各占15%,数学运算能力占10%。
从知识结构分布来看,函数与导数模块(32%)、立体几何(20%)、概率统计(18%)和解析几何(15%)形成主体框架,新增的数学抽象能力在导数应用题中实现有机融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试卷中首次出现跨模块综合题,如第23题将数列与立体几何相结合,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各题型解题策略与典型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60分)
-
第1题(5分)函数定义域问题 正确答案:C(x∈[-1,1]且x≠0) 解题关键:注意分式函数与根式函数的定义域交集,排除x=0的特殊点 易错点:忽略分母不能为零的条件,误选D
-
第5题(8分)数列求和 正确答案:B(Sₙ=2n²-n+1) 解题技巧:采用裂项相消法,将aₙ=2n-1转化为(2n-1)(2n+1)形式 典型错误:未正确拆分通项,导致求和公式错误
-
第8题(10分)立体几何体积计算 正确答案:D(V=9√3/4) 突破点:建立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法求解异面直线夹角,再计算三棱锥体积 常见误区:直接使用传统几何公式导致计算量过大
(二)填空题(30分)
-
第16题(5分)概率计算 正确答案:0.6 关键步骤:运用全概率公式,考虑不同天气情况下的概率分布 易错处理:漏算阴雨天气的概率权重
-
第19题(8分)解析几何定点问题 正确答案:x=2 核心思路:将直线系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利用判别式恒成立求解 创新解法:运用参数法设出直线斜率k,建立k的恒等式
-
第21题(7分)数学归纳法证明 正确答案:当n≥2时命题成立 证明要点:验证n=2基例,假设n=k成立,通过构造(k+1)²-1=4k+3实现归纳过渡 常见失误:未规范写出数学归纳法三个步骤
(三)解答题(80分)
-
第22题(15分)导数应用 核心考点:函数单调性与极值点判定 标准解法: (1)求导f'(x)=3x²-6x+3=3(x-1)²≥0 (2)分析导数符号,确定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 (3)结合f(1)=0得出函数最小值 创新点:通过导数恒正特性,跳过传统极值点计算步骤
-
第23题(20分)综合应用 命题特色:数列与立体几何交叉命题 解题路径: (1)建立正三棱锥坐标系,设底面边长为2a,高为h (2)通过体积公式V=(sqrt(3)/3)a²h=4sqrt(3)得a²h=12 (3)利用空间向量计算侧棱与底面夹角,cosθ=2sqrt(6)/3 (4)结合正弦定理建立方程,解得a=2,h=3 典型错误:坐标系建立不当导致向量计算错误
-
第24题(25分)概率统计 命题亮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新题型 解题要点: (1)根据频率估计概率:P(A)=0.3,P(B)=0.2 (2)计算P(A∪B)=P(A)+P(B)-P(A∩B)=0.3+0.2-P(A∩B) (3)利用容斥原理建立不等式:0.3+0.2-P(A∩B)≤1 (4)解得P(A∩B)≥0.1,结合实际数据给出合理估计 常见失误:忽略概率范围[0,1]的约束条件
典型错误类型与防范策略 (一)知识性错误(占比约35%)
- 函数概念混淆:将函数值域与定义域颠倒(如第1题)
- 立体几何模型构建错误:未正确建立坐标系导致向量计算偏差
- 概率计算遗漏样本空间划分(如第16题)
(二)思维性错误(占比约40%)
- 解题策略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几何方法(如第8题)
- 数学归纳法应用不完整(如第21题)
- 综合题知识迁移困难(如第23题)
(三)非知识性错误(占比约25%)
- 时间分配不当:解答题平均耗时超过预期
- 书写不规范:未按步骤作答导致扣分
- 粗心计算失误:如将平方根号错误展开
命题趋势与备考建议 (一)2017年命题趋势总结
- 核心素养导向: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成为考查重点
- 知识交叉融合:立体几何与数列、概率统计与导数等跨模块命题
- 实践应用深化:新增大数据分析、工程问题等现实情境
- 计算技术整合:允许使用计算器但限制复杂运算
(二)2018-2023年备考建议
- 构建知识网络:重点强化函数与几何的交叉点
- 提升建模能力:每天完成1道现实问题转化训练
- 规范解题流程:建立"审题-建模-计算-验证"四步法
- 强化错题管理:建立个性化错题数据库(建议分类:概念类30%、计算类40%、策略类30%)
- 实战模拟训练:每周进行3套高考真题全真演练,严格计时
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 (一)教学实践启示
- 注重基础概念理解:避免机械记忆公式导致灵活运用困难
- 强化数学思想渗透:在解题过程中显性化体现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
-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链"设计(如将第23题分解为5个递进问题)
(二)教学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