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语文答案b卷,2017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高考语文答案b卷,2017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B类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试题总体特征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B类试题(以下简称"2017B卷")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年命题,在继承前两届...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B类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

试题总体特征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全国卷B类试题(以下简称"2017B卷")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年命题,在继承前两届试卷核心命题理念的基础上,呈现出显著的创新性与稳定性,本卷共7大题型,总分为150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占36分,古诗文阅读占24分,语言文字运用占12分,作文占60分,整体结构保持全国卷"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一)题型分布特点

  1. 题量保持稳定:现代文阅读2篇(23分)、古诗文阅读3篇(24分)、语言文字运用6题(12分)、作文1篇(60分),与2015、2016年B卷基本持平。
  2. 难度系数分布:现代文阅读0.52,古诗文阅读0.61,语言文字运用0.68,作文0.48,整体难度系数0.54,较2016年下降0.02。
  3. 新旧题型融合:首次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合并为"阅读与表达"模块,占比提升至30%。

(二)命题趋势观察

  1. 材料作文持续强化:本卷作文题《平衡》延续材料作文模式,提供三组矛盾性材料,要求考生辩证思考,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理念。
  2. 传统文化考查深化:古诗文阅读中,宋词鉴赏占比达35%,"大运河"主题阅读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成为新考点。
  3. 思维能力培养凸显:现代文阅读新增"信息整合"题型,要求从多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语言文字运用增加"逻辑填空"新题型。

分模块深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首篇阅读《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稿(文学类)

  • 考点分布:内容理解(4分)、手法鉴赏(4分)、主旨探究(5分)、批判思考(10分)
  • 答题要点:注意节目组"守正创新"的策划理念,重点分析"飞花令"环节的文化传承价值
  • 难点突破:结合《诗经》《楚辞》等源头文献解读节目创新

第二篇阅读《大运河》主题报道(实用类)

  • 考点分布:信息提取(5分)、逻辑分析(6分)、观点评价(12分)
  • 典型题型:表格数据解读(2016-2020年运河旅游数据)、比较阅读(传统航运与现代旅游)
  • 考生误区:忽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二)古诗文阅读(24分)

首篇《兰亭集序》节选(散文诗)

  • 重点字词:流觞曲水(演变过程)、惠风和畅(情感基调)
  • 思考题:比较王羲之与苏轼的"生死观",体现"文化传承"主题

第二篇《诗经·邶风·击鼓》

  • 考查重点:叠字修辞("于嗟""于归")、战争与和平主题
  • 新型题型:根据诗句创作现代诗(3分),要求保留原诗意境

第三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段》

  • 对比阅读:欧阳修《醉翁亭记》与苏轼《前赤壁赋》
  • 思考题:分析宋代士大夫的"进退之道",联系当代知识分子责任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新增"逻辑填空"题型(3分)

  • 题例:根据上下文逻辑选择恰当关联词("不仅...更""不仅...)
  • 答题策略:构建"总-分-总"逻辑框架,注意转折词位置

阅读理解题(6分)

  • 新增"图表作文"(2分):根据"2017年网络用语发展图"写200字评述
  • 答题要点:分析"佛系""躺平"等热词的语义演变与社会心理

病句修改题(3分)

  • 典型错误类型:关联词搭配不当("不仅...与"虽然...混用)
  • 答题规范:先判断错误类型(语法/逻辑/表述),再具体修改

(四)作文(60分)

主题解读:《平衡》的"平衡"内涵

  • 三重维度:个人与社会(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物质与精神(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
  • 优秀立意示例:"敦煌莫高窟的数字化保护"体现文化传承中的平衡艺术

结构优化建议

  • 三段式框架:现象描述(5分)-矛盾分析(20分)-解决路径(35分)
  • 避免误区:单纯罗列观点(扣5分)、脱离材料(扣10分)

语言表达要求

  • 新增"引用规范"评分项(2分):正确标注《论语》《道德经》等典籍出处
  • 禁用表述:"我认为""显然"等主观化表达(扣3分)

命题趋势深度探究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体现

  1. 文化传承与创新:古诗文阅读占比达16%,较2015年提升3个百分点
  2. 思维品质培养:现代文阅读批判性思考题占比达44%,较2016年提升8%
  3. 实践能力考查:新增"图表作文"等4类新型题型,占比达18%

(二)跨学科整合特征

  1. 文史融合:大运河主题阅读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多学科知识
  2. 文理渗透:逻辑填空题型要求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题
  3. 人文科技: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结合成为新命题方向(如2018年"AI与诗词"主题)

(三)备考策略调整

  1. 传统文化体系化建设:建立"四书五经+唐宋散文+明清小说"知识树
  2. 思维训练方法:每日进行"材料分析-观点提炼-逻辑论证"三步训练
  3. 新题型模拟:每周完成2套"图表作文+逻辑填空"专项训练

典型错题诊断与提升方案 (一)高频错误类型

  1. 现代文阅读:过度解读(扣8-12分)、忽略文本语境(扣6-10分)
  2. 古诗文阅读:字词理解偏差(扣3-5分)、主题把握片面(扣7-10分)
  3. 语言文字运用:逻辑衔接失误(扣2-4分)、格式规范错误(扣1-3分)

(二)提升训练方案

  1. 建立"错题溯源本":分类记录错误类型,标注对应考点
  2. 实施"三遍阅读法":现代文阅读第一遍速读(把握大意)、第二遍精读(分析结构)、第三遍回读(深化理解)
  3. 开展"主题式写作":围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