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重庆英语试卷,重庆2017年秋高三一诊英语

2017高考重庆英语试卷,重庆2017年秋高三一诊英语

2017重庆高考英语试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试卷整体分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庆实践2017年重庆高考英语试卷在"得英语者得天下"的高考定律下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

2017重庆高考英语试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试卷整体分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庆实践 2017年重庆高考英语试卷在"得英语者得天下"的高考定律下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重要试点地区,重庆延续"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题型设置与全国卷形成差异化竞争,值得关注的是,试卷在保持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同时,首次引入"读后续写"新题型,标志着重庆高考英语从语言知识考查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型。

试卷结构呈现"3+2+1"新格局:听力部分占比30%(30题),阅读理解占比40%(20题),完形填空占比20%(20题),读后续写占比10%(1篇800词),听力部分新增"校园场景对话"和"社会热点访谈"两大主题,阅读理解设置"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承"两大专题,完形填空首次出现"跨文化交际"主题,读后续写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情节续写发展,充分体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考查导向。

单项选择:语法能力与思辨素养的深度融合 (一)语法知识考查特点 2017年重庆卷单项选择共20题,分值40分,平均分达28.6分,试题设置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1. 动词时态与语态考查占比35%(7题),重点考察现在完成进行时、过去完成时与被动语态的辨析
  2. 连接词与逻辑关系占比30%(6题),涉及however、therefore等过渡词,以及转折、因果等逻辑关系
  3. 非谓语动词与从句占比25%(5题),包括分词结构、独立主格等复杂语法现象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第5题):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 old library, __ the students spent hours, was finally restored last year." A. where B. that C. when D. which

解析:正确选项为A。"where"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地点,指代图书馆这一场所,符合语境逻辑,此题考查定语从句与关系代词的辨析,体现"情境化语法教学"理念。

(三)备考建议 建议考生建立"语法知识树"体系,重点突破三大模块:

  1. 动词系统:掌握时态转换公式(如现在完成时=have done+时间状语)
  2. 连接词矩阵:构建逻辑关系词库(如however表转折,therefore表因果)
  3. 从句模板:熟记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的句式结构

阅读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阅读 (一)题型创新与能力要求 阅读理解共20题,分值40分,设置"主旨归纳""细节推断""观点态度""文化比较"四大类题目,文化比较题占比15%(3题),涉及中西教育理念对比(如题干"Chinese parents often prioritize academic success over children's hobbies")。

(二)典型文章分析 第一篇阅读(科技类,510词): 《AI in Education: A Double-Edged Sword》 文章结构采用"总-分-总"模式,首段提出AI教育工具的双刃剑效应,中间三段分别讨论效率提升、隐私风险、伦理困境,结尾呼吁建立平衡发展路径,考查重点包括:

  1. 主旨归纳(题干"作者对AI教育的态度")
  2. 细节推断(题干"AI可能导致的隐私问题")
  3. 观点态度(题干"作者对政府监管的态度")

(三)解题策略升级

  1. 三步速读法:预读题干→定位原文→对比选项
  2. 信息编码技术:建立关键词-题号对应表(如题干"数据泄露"对应原文第8段)
  3. 逻辑链分析:绘制文章思维导图,标注转折词(however)、强调句(it is...that)

完形填空:语篇连贯与跨文化交际 (一)命题趋势演变 完形填空从2015年的"生活场景"转向2017年的"跨文化交际",主题涉及:

  1. 中西节日对比(春节vs圣诞节)
  2. 教育理念差异(集体主义vs个人主义)
  3. 价值观念冲突(家庭优先vs事业优先)

(二)高频考点统计 近五年重庆卷完形填空高频考点分布: | 考点类型 | 2013-2017出现频次 | 2017占比 | |----------|------------------|----------| | 固定搭配 | 15次(30%) | 28% | | 上下文逻辑 | 12次(24%) | 26% | | 文化常识 | 8次(16%) | 18% | | 非谓语动词 | 10次(20%) | 22% |

(三)备考突破路径

  1. 建立"语篇衔接系统":掌握however、therefore等逻辑连接词的固定搭配
  2. 搭建"文化对比数据库":整理50组中西文化差异案例(如隐私观念、时间观念)
  3. 实施"场景化训练":按"校园-职场-社会"三大场景分类练习

读后续写:创造性思维与语言运用的双重要求 (一)评分标准解读 2017年读后续写评分标准包含:

  1. 语言质量(40%):语法准确度、词汇丰富度、句式多样性逻辑(30%):情节连贯性、人物发展合理性、主题契合度
  2. 创意表达(30%):视角创新性、情感感染力、文化特色

(二)高分范文特征 以《The Lost Language》为例,成功要素包括:

  1. 文化元素植入:将重庆方言"摆龙门阵"转化为故事核心元素
  2. 情节设计:设置"语言传承-文化冲突-和解共生"三幕剧结构
  3. 语言亮点:运用"bilingual夹缝写作"(如中英混用成语"once in a blue moon")

(三)写作训练方案

  1. 三段式写作法:开头(悬念设置)→发展(矛盾冲突)→文化启示)
  2. 语言升级技巧:将"very good"升级为"exquisitely crafted","happy"升级为"serenely content"
  3. 文化符号运用:每300词嵌入1个重庆文化元素(如洪崖洞夜景、方言俚语)

命题趋势总结与备考建议 (一)三大核心发现

  1. 能力梯度:知识考查(30%)→能力培养(50%)→素养提升(20%)
  2. 文化比重:从2013年的12%提升至2017年的28%
  3. 创新题型:新增读后续写,推动写作教学转型

(二)备考策略升级

  1. 实施"三维备考":

    • 知识维度:构建"语法树+词汇网+文化库"三维知识体系
    • 技能维度:培养"速读-精读-创读"三级阅读能力
    • 素养维度:提升"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2. 开发"智能备考系统":

    • 听力:使用AI语音识别系统进行口语纠错
    • 阅读:建立错题数据库,进行个性化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