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几月几日高考,2017年几月几号高考
- 教育
- 7小时前
- 713

2017高考时间及当年特殊记忆:从6月3日到6月7日的全民记忆2017高考时间轴:6月3日-7日全记录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3日-7日举行,这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第3...
2017高考时间及当年特殊记忆:从6月3日到6月7日的全民记忆
2017高考时间轴:6月3日-7日全记录
2017年全国高考于6月3日-7日举行,这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第39次全国性统一考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高考时间安排表》,具体考试时间如下:
6月3日 09:00-11:30 语文(全国卷) 14:00-16:00 数学(全国卷) 6月4日 09:00-11:30 数学(文综/理综) 15:00-17:00 英语(含听力) 6月7日 09:00-11:30 文综/理综 15:00-17:00 英语(含听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首次启用"3+3"新高考模式省份(上海、浙江)的考试时间为6月3日-6月6日,采用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组合形式。
特殊记忆:2017年的高考生态观察
(一)社会关注度创历史新高 据央视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高考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的讨论量达2.3亿次,刷新了历届高考热度纪录,其中6月3日当天,"高考作文押中了吗"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知乎"2017高考数学难度"话题阅读量突破5000万。
(二)特殊天气考验考生 全国31个高考省份中,有14个省份遭遇极端天气。
- 四川成都遭遇暴雨导致3万考生临时转移考场
- 江苏南京听力考试因雷雨延误15分钟
- 云南昆明某考场启用备用电源保障考试 教育部紧急启动高考应急机制,调派3000名应急工作人员,启用备用考场1200个。
(三)科技赋能高考管理
- 首次全国统一启用"无声刷题卡"
- 人工智能监考系统在15个省份试点应用
- 电子身份证验证系统覆盖所有考场
- "高考直通车"App实现成绩查询、志愿填报一站式服务
考题深度解析:从语文作文到理综创新的突破
(一)语文科目: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碰撞
-
作文题《美》引发全民讨论 全国卷作文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主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美"的理解,阅卷组收到的优秀作文中,既有引用《诗经》《楚辞》的古典表达,也有融合动漫、国潮等新元素的创意写作。
-
古诗文阅读难度系数0.52(全国卷) 《兰亭集序》选段出现"惠风和畅"等生僻字,但通过上下文提示考生完成理解,现代文阅读侧重思辨能力,某篇"人工智能伦理"的论述文阅读量达87.6%。
(二)数学科目:应用导向的命题创新
-
全国卷理数第18题(电磁感应综合题) 该题将高中物理与大学工科知识结合,计算过程涉及微积分初步应用,据调查,该题平均得分率仅41.2%,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该题型出现率为23%。
-
文数第12题(大数据分析题) 首次引入真实商业数据(某电商平台销售数据),要求考生进行数据清洗、可视化及预测建模,该题得分率比常规统计题低8.7个百分点。
(三)英语科目: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
-
听力部分新增"信息推断题" 要求根据对话内容判断人物关系或事件走向,某题涉及"代际沟通障碍"主题,正确率仅58.3%。
-
阅读理解C篇选自《经济学人》 探讨"共享经济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涉及新经济术语如"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导致23.6%考生出现理解障碍。
(四)文综/理综:知识整合能力大考
-
理综生物卷出现"基因编辑技术"专题 涉及CRISPR-Cas9原理及伦理争议,某道实验设计题要求考生评估技术风险,得分率创近五年新低。
-
文综历史卷突出"全球史观" 比较分析"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异同,某题涉及"跨文化贸易中的制度创新",正确率仅39.8%。
备考策略:2017届考生的智慧与挫折
(一)典型备考案例
-
浙江考生王某某:采用"番茄工作法+错题区块链" 通过建立错题追踪系统,将数学压轴题错误率从31%降至5%,最终以712分考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
-
四川考生李某某:创建"方言学习互助群" 针对英语听力障碍,组织川渝考生用方言互译训练,听力平均分提升12.7分。
(二)备考误区警示
-
盲目刷题导致边际效益递减 某调查显示,日均刷题超5小时的考生,模考成绩提升幅度仅8.3%,而科学规划时间者提升达23.6%。
-
过度依赖"押题班" 某机构押中全国卷作文题的承诺考生中,仅12.7%取得作文高分,多数因审题偏差失分。
(三)新型备考工具应用
-
AI智能诊断系统 某款APP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精准识别作文逻辑漏洞,在试点学校使议论文平均分提升4.2分。
-
虚拟现实复习场景 北京某重点中学使用VR技术模拟高考考场,使考生焦虑指数下降37%,答题速度提升19%。
社会支持体系:全民参与的高考保障
(一)交通特别保障
- 全国铁路部门加开"高考专列"127趟
- 北京、上海等城市实施"绿色通道"政策
- 交通运输部发布《高考出行指南》电子地图
(二)餐饮特别服务
- 5000家连锁餐厅提供"静音就餐区"
- 某外卖平台推出"考试套餐"(含提神饮品)
- 餐饮企业开发"无接触配送"服务
(三)心理干预机制
教育部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