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7高考历史答案,四川2017高考历史答案解析
- 教育
- 5小时前
- 784

四川2017高考历史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研究四川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2017年)(一)命题框架与分值分布2017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延续全国卷的命题方向,总分为150分...
四川2017高考历史真题解析与备考策略研究
四川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2017年)
(一)命题框架与分值分布 2017年四川省高考历史试卷延续全国卷的命题方向,总分为150分,其中选择题70分(40题),非选择题80分(3道大题),试卷内容覆盖中国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35%)、世界史(20%)、主题史(15%)四大板块,重点考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三大核心素养。
(二)题型结构创新
- 选择题:新增2道多选组合题(第32、33题),要求考生在4组选项中综合判断,有效检测信息整合能力
- 材料解析题:首道大题(25题)采用"一材料三问题"模式,提供明清经济史料,分设史实梳理、观点分析、比较论证三个层次
- 论述题:新增全球史视角下的题目(26题),要求结合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进程进行跨时空分析
(三)能力考查重点
- 核心素养渗透:史料实证题占比达40%(12题),包括文献选读(如《天工开物》选段)、考古报告(如三星堆祭祀坑)、地图判读(如明清疆域图)等多元载体
- 思维进阶要求:在"比较与联系"类题目中,如比较明清海禁政策异同(28题),需建立"制度背景-实施过程-社会影响"三维分析框架
- 时空定位能力:要求考生在150分钟内完成从先秦到当代的纵向梳理,2017年特别强化近现代史(35%)的考点密度
典型真题深度解析
(一)选择题突破策略(以25题为例) 【真题】(多选)下列明清时期经济生活的正确表述是: A. 明初实行海禁政策后,朝贡贸易成为主要对外贸易形式 B. 清代晋商票号的出现标志着信用货币体系基本形成 C. 郑和下西洋使中国成为15世纪世界最大经济体 D. 乾隆时期人口突破3亿,推动商品经济快速扩张
【解析】
- 选项A错误: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但朝贡贸易占比不足总外贸的5%
- 选项B正确:票号通过"汇通天下"实现跨区域信用结算,但直到19世纪才形成现代银行体系
- 选项C错误:郑和船队规模虽大,但未建立常态化贸易机制,经济总量仍低于葡萄牙
- 选项D正确:乾隆后期人口压力激增,推动江南纺织业出现家庭作坊专业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解题路径(以25题为例) 【材料】《明实录》记载:"隆庆元年,开海禁,许商民互市于佛郎机、吕宋诸国",《清稗类钞》载:"乾隆二十四年,禁民间造船出海,违者论斩,然广州十三行仍以朝贡为名通商。"
【问题】1. 概括两则材料反映的明清对外贸易政策演变 2. 分析政策变化背后的经济动因 3. 比较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的异同
【参考答案】
- 政策演变:从"禁海"到"有限开放"再到"严格管控"
- 经济动因:明代海禁受白银危机驱动,清代管控源于鸦片走私威胁
- 贸易异同:朝贡贸易具有政治优先性(年贡银8万两),民间贸易体现市场规律(广州年交易额超2000万两)
(三)论述题评分标准(以26题为例) 【真题】结合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说明中国如何实现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
【评分要点】
- 前提条件(3分):工业革命提供技术基础(如蒸汽机技术)、市场条件(1840年通商口岸)、制度需求(洋务运动)
- 直接影响(5分):
- 经济:洋务企业建立(如江南制造总局)
- 军事:北洋水师建立(1888年)
- 思想:严复翻译《天演论》
- 转型路径(6分):
- 制度创新:清末新政(1901-1911)
- 文化重构:新文化运动(1915-1923)
- 社会变革:五四运动(1919)
- 经验启示(2分):现代化需立足国情(如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备考策略与能力提升
(一)知识体系构建方法
-
时间轴三维建模:
- 纵向轴:从夏商周到当代的文明演进
- 横向轴:中外文明互动(如丝绸之路、朝贡体系)
- 立体轴: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关联(如安史之乱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专题突破清单:
- 古代:科举制度演变(隋唐至清末)
- 近现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840-1949)
- 世界史:殖民体系形成(16-19世纪)
(二)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
史料实证能力训练:
- 文献类:掌握《资治通鉴》《明实录》等典籍的编纂体例
- 考古类:解读三星堆青铜器纹饰的宗教内涵
- 图表类:分析1851年伦敦世博会贸易数据
-
历史解释能力提升:
- 多视角分析:对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异同
- 原因链构建: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多重因素
- 比较研究:比较明清海禁政策的国际背景
(三)应试技巧优化方案
-
选择题审题要诀:
- 陷阱识别:注意"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限定词
- 选项排除:运用"时间轴定位法"(如"19世纪末"对应维新变法)
- 交叉验证:通过选项A与C的关联性判断正确性
-
大题作答规范:
- 结构化表达:采用"总-分-总"框架(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 术语精准:规范使用"重农抑商""洋务自救""制度近代化"等概念
- 逻辑链条:建立"现象描述-本质分析-影响评价"递进关系
备考资源与工具推荐
(一)核心用书
- 《四川高考历史真题精解》(2017-2023)
- 《世界文明进程与当代中国》专题汇编
- 《新高考历史命题趋势白皮书》
(二)数字化工具
- 历史地图动态生成器(可模拟郑和航线变化)
- 文献数据库(含《四库全书》电子版)
- 智能错题本(自动生成知识图谱)
(三)模拟训练方案
每周完成2套限时模考(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