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2017辽宁高考语文试卷
- 教育
- 5小时前
- 1017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创新与能力培养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点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继...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创新与能力培养
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总体特点 201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继承传统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亮点,试卷总分为150分,阅读理解(含古诗文)、语言文字运用、作文三大板块分值占比分别为45%、20%、35%,较2016年保持稳定,值得关注的是,试卷首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有机融合,现代文阅读题中历史类文本占比提升至40%,作文题直击社会热点,体现"考教结合"的命题理念。
题型解析与考点分布 (一)古诗文默写(9分)分布:
- 古诗《行路难》《水调歌头》等经典名篇占比60%
- 新诗《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等纳入必修教材作品30%
- 文言文《师说》《六国论》等传统名篇10%
- 难度系数0.82,较2016年提升0.05
- 考查重点:
- 诗歌意象理解(如"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时空意境)
- 文言虚词用法("之"的多种语法功能)
- 修辞手法辨析(对偶与比喻的区分)
(二)现代文阅读(60分)
阅读材料类型:
- 历史类文本(2篇):涉及明清小说研究、历史人物评价
- 议论类文本(1篇):科技伦理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
- 文学类文本(1篇):当代小说中的城乡文化冲突
题型创新:
- 第15题"观点态度推断"(新题型)
- 第22题"文本比较阅读"(跨文本分析)
- 第25题"开放性论述"(思辨能力考查)
能力要求:
- 信息提取准确率(85%)
- 逻辑链条完整性(75%)
- 现实问题联系能力(60%)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亮点设置:
- 成语运用题("一鸣惊人"的误用现象)
- 仿写句子题(对仗与平仄要求)
- 文学常识填空(新增"唐宋八大家"拓展题)
答题规律:
- 逻辑连贯性占60%评分权重
- 文化常识准确率要求100%
- 创新表达占15%加分项
(四)作文(50分)解析: 《平衡》——以"平衡"为话题,结合材料写议论文 2. 立意层次:
- 基础层:个人成长中的平衡(30%)
- 提升层:社会发展的平衡(50%)
- 拓展层:文明传承的平衡(20%)
优秀作文特征:
- 结构采用"总分总+辩证框架"
- 引用典籍占比不低于40%
- 现实案例与理论结合(如"一带一路"倡议)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考查路径
- 文化传承:古诗文默写新增《少年中国说》选段
- 思维品质:现代文阅读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 实践创新:语言运用题增设网络用语规范检测
- 人文底蕴:作文题聚焦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
(二)备考重点突破
古诗文模块:
- 建立"意象-情感-哲理"三维记忆模型
- 熟练掌握18个高频文言虚词用法
- 每日精析1篇新诗,积累10个经典意象
现代文阅读:
- 构建"文本细读-结构分析-主旨提炼"三步法
- 掌握5种常见论证手法(例证/对比/归因等)
- 每月完成2篇跨文体比较阅读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
- 建立高频成语误用数据库(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
- 练习5种仿写技巧(句式/修辞/语体等)
- 每周精读1篇规范评论文章
作文模块:
- 构建"热点-素材-论点"三级素材库
- 掌握3种辩证思维模式(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 每月撰写2篇时事评论文章
(三)命题预测与应对建议
可能考点预测:
- 古诗文:新增《红楼梦》诗词选段
- 阅读理解:人工智能伦理类文本
- 语言运用:网络流行语规范题
- 作文: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类话题
应对策略:
- 建立"1+X"知识体系(1个主科+X个关联学科)
- 开发"问题链"训练模式(如"材料-问题-论证-反思")
- 实施"错题溯源"机制(每周分析3类典型错误)
- 开展"主题式阅读"(如"科技与人文"专题)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例题:阅读《人工智能伦理的困境与出路》(节选),回答15-18题。
答题要点:
- 伦理困境(数据隐私/算法偏见/责任归属)
- 解决路径(技术治理/制度完善/教育普及)
- 辩证关系(技术发展与人本关怀)
考查能力:
- 信息整合(3处关键数据提取)
- 逻辑推演(困境与对策的对应关系)
- 现实联系(结合我国AI发展现状)
(二)作文审题指导 例题:平衡
立意误区:
- 前倾:仅谈个人生活平衡(如工作与休息)
- 后倾:空谈抽象概念(如"平衡就是和谐")
- 偏颇:片面强调某一方(如"科技应完全服从人文")
优秀立意:
- 传统智慧中的平衡观(如《易经》阴阳理论)
- 现代社会的平衡实践(如"绿水青山"发展理念)
- 个体成长的平衡路径(如"博观约取"与"厚积薄发")
结构建议:
- 总分总框架(引-3论-总)
- 每论点包含"理论支撑(30%)+现实案例(40%)+辩证分析(30%)"
- 结尾升华至"人类文明新形态"高度
备考资源与工具推荐
教辅资料:
- 《古诗文意象解码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
- 《现代文阅读思维导图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库》(2023年升级版)
数字工具:
- 古诗文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