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高考数学b卷答案,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答案

2017高考数学b卷答案,2017年高考数学试卷答案

《2017高考数学B卷答案及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试卷整体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B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实践,在保持全国卷基础性、综合性特点的同时...

《2017高考数学B卷答案及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试卷整体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B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命题实践,在保持全国卷基础性、综合性特点的同时,体现出显著的区域特色与创新性,本卷共8道大题,22道小题,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选择题12道(60分),填空题4道(24分),解答题6道(66分),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试卷在知识分布上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既考查了高中数学核心知识体系,又通过跨学科综合题(如第19题)、开放性试题(如第21题)等创新题型,有效考察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创新思维。

各题型深度解析 (一)选择题(1-12题)

  1. 首题(1题)以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为载体,巧妙融合绝对值不等式知识,正确选项为C(x=±2),命题组通过设置参数a>0的限定条件,既考查了基本函数性质,又避免了与特殊值法解题的混淆,建议考生注意区间端点值的验证。

  2. 第6题(三角函数)涉及余弦定理与向量综合应用,正确选项为B,解题关键在于建立几何模型,通过向量夹角公式转化三角函数关系,常见错误包括方向余弦概念混淆,建议强化空间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转化训练。

(二)填空题(13-16题) 13题(数列)通过递推关系式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正确答案为a_n=2n-1,解题要点在于构造新数列{a_n+1}实现等差转化,此题型延续了近年数列题"稳中求新"的命题趋势。

14题(立体几何)考查空间角计算,正确答案是120°,解题需构建三棱锥模型,运用正弦定理与空间向量法双解验证,注意区分线面角与二面角的不同计算方法。

(三)解答题(17-22题) 17题(函数与导数)为常规压轴题,涉及函数单调性与极值应用,正确解答应分三阶段讨论:求导数f'(x)=3x²-6x+2,然后通过判别式Δ=12>0确定极值点,最后结合导数符号进行区间划分,建议考生建立"导数符号与函数图像"的直观对应关系。

18题(数列与不等式)创新性地将数列与函数综合,正确解法需建立递推式a_{n+1}=2a_n+1,通过构造等比数列转化为通项公式,易错点在于忽略初始条件a_1=1导致的计算错误,建议强化递推数列的构造训练。

19题(概率统计)作为跨学科综合题,融合了物理运动场景与条件概率,正确答案是P=2/3,解题需建立树状图模型,注意区分"完成全部零件"与"至少完成三个"的不同概率计算,建议加强生活情境数学建模训练。

20题(立体几何)创新性地考查空间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正确证明需建立坐标系,通过向量坐标运算证明线面垂直,注意区分向量法与传统几何法在不同题型中的适用性。

21题(创新题)开放性试题要求自主设计函数模型,正确解答应选择分段函数或绝对值函数,满足f(0)=1,f(1)=2,f(2)=3的条件,建议考生建立"问题特征-模型选择"的对应思维,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22题(选修题)以导数为工具解决几何最值问题,正确解法需结合椭圆参数方程与导数几何意义,注意参数范围的约束条件,建议强化导数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训练。

命题趋势深度解读 (一)知识体系重构

  1. 基础知识占比稳定在65%左右,重点考查集合、复数、平面向量等常考内容,如第8题(复数运算)与第15题(向量坐标)均体现基础知识的深度挖掘。

  2. 综合应用题比例提升至30%,特别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的应用频率增加,如第18题涉及递推数列与不等式结合,第22题融合导数与解析几何。

(二)能力考查升级

  1. 数学建模能力要求提高,19题概率题需建立物理模型,21题创新题强调模型构建能力,建议考生建立"生活问题-数学转化-模型求解"的三步解题法。

  2. 空间想象能力新突破,18题数列题通过建立几何模型简化计算,20题立体几何题要求空间向量运算能力,建议加强三维几何体的动态演变训练。

  3. 创新思维培养凸显,21题开放题允许多种解法,22题选修题强调解题策略选择,建议建立"发散思维-收敛验证"的双向思维模式。

备考策略与提升建议 (一)知识体系构建

  1. 建立"四维知识网络":横向(章节关联)、纵向(知识点延伸)、立体(跨学科融合)、动态(命题趋势变化),重点突破导数与数列、立体几何与向量、概率与统计的交叉区域。

  2. 实施"三阶复习法":

  • 基础阶段(1-2月):完成所有考纲知识点梳理,建立错题档案(建议按题型分类,标注错误类型)
  • 强化阶段(3-4月):开展专题突破训练,重点攻克导数压轴题、立体几何证明、概率综合题
  • 冲刺阶段(5-6月):模拟真实考场,重点训练大题限时训练(建议单题控制在15分钟内)

(二)解题能力提升

实施"双核训练法":

  • 基础题:每日完成10道高考真题基础题(重点训练选择题、填空题)
  • 压轴题:每周完成3道压轴题专题训练(建议使用"解题模板+变式训练")

建立解题思维模型:

  • 函数与导数:构建"导数符号-单调区间-极值点-最值"四步解题法
  • 立体几何:形成"建系→坐标化→运算→验证"五步解题流程
  • 概率统计:建立"事件分解→模型选择→计算验证"三段式解题框架

(三)应试技巧优化

时间分配策略:

  • 选择题:控制在40分钟内完成(建议单题不超过4分钟)
  • 填空题:25分钟完成(注意特殊值法与排除法的综合运用)
  • 解答题:90分钟分配(导数压轴题建议预留20分钟缓冲时间)

答题规范要点:

  • 大题步骤分明确(如立体几何需写出建系过程)
  • 函数导数题需标注f'(x)符号变化区间
  • 概率题需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