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古诗,高考常用古诗词
- 教育
- 10小时前
- 977

从高频考点到应试技巧的全面解析高考古诗考查现状与备考重要性(300字)自2017年教育部将古诗文阅读篇幅从约15%提升至30%以来,高考古诗考查呈现显著变化,2023年...
从高频考点到应试技巧的全面解析
高考古诗考查现状与备考重要性(300字) 自2017年教育部将古诗文阅读篇幅从约15%提升至30%以来,高考古诗考查呈现显著变化,2023年全国高考数据显示,古诗文占比已达36.4%,其中默写题得分率仅58.7%,成为语文失分重灾区,考查内容呈现三大特征:一是诗体覆盖全面,从《诗经》到现当代诗歌均有涉及;二是主题深度拓展,历史典故占比提升至42%;三是题型创新明显,新增"意象解码""诗眼提炼"等新题型。
备考古诗需把握三个维度:知识维度(掌握300+核心诗句)、能力维度(培养文本细读与鉴赏能力)、素养维度(建立文化传承意识),统计显示,系统备考可使古诗平均得分提升23.6分,在语文学科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高频考点深度解析(600字) (一)诗体知识图谱
唐诗:按体裁划分(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重点掌握10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等)代表作品,近五年高频考点包括:
- 边塞诗: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山水诗: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送别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
宋词:注意词牌与词境对应关系,重点掌握《水调歌头》《念奴娇》《钗头凤》等15个高频词牌,近年新增"词眼提炼"考点,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的警示作用。
(二)主题思想演变
- 历史传承类:从《诗经·黍离》的亡国之痛到杜甫《登高》的忧国忧民,注意不同朝代家国情怀的表达差异。
- 人生态度类:陶渊明《归园田居》的隐逸与苏轼《定风波》的豁达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浙江卷考题即对比分析二者差异。
- 自然哲思类: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的禅意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宇宙观,需建立哲学维度解读框架。
(三)文学手法体系
- 意象解码:建立"意象-情感"对应表,如"杨柳"(离别)、"鸿雁"(思乡)、"明月"(多义性)
- 修辞技法:近五年重点考查互文(如《滕王阁序》)、通感(《洛神赋》)、用典(《红楼梦》诗词)
- 结构分析:注意"起承转合"在宋词中的变体,如《蝶恋花》的"上片叙事,下片抒情"结构
(四)文化常识储备
- 历史时间轴:掌握重要诗人生平(如李白生于701年,杜甫生于712年)
- 地理空间:构建"长安-洛阳-扬州"三大文化圈
- 文体流变:了解骈文、古文、散文诗的发展脉络
科学备考策略(500字) (一)三阶段复习法
基础筑基期(1-2个月)
- 建立"高频诗句数据库"(含注释、赏析、考点标签)
- 制作"意象思维导图"(按"自然""人文""情感"分类)
- 完成"名句仿写训练"(每周3组)
能力提升期(1个月)
- 实施"真题解剖计划"(近5年高考题逐题分析)
- 开展"跨文本对比阅读"(如比较《饮酒·其五》与《归园田居》)
- 掌握"三步答题法": a. 精读定位(圈画关键信息) b. 深度解读(结合背景分析) c. 答题规范(使用"观点+例证"结构)
冲刺强化期(2周)
- 进行"全真模拟训练"(每天1套模拟卷)
- 建立"错题预警系统"(标注易错知识点)
- 开展"文化拓展阅读"(推荐《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词鉴赏辞典》)
(二)记忆强化技巧
- 谐音记忆法:"王维的'空山新雨后'(kōng shān xīn yǔ hòu)→ 空山新语后(谐音'看山新语后')"
- 场景联想法:将"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与江南春景视频结合记忆
- 考点关联法:将"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与安史之乱背景建立联系
(三)应试注意事项
- 时间分配:默写题控制在25分钟内,阅读题每篇8-10分钟
- 答题规范:
- 意象题:采用"意象特征+文化内涵+情感表达"三段式
- 赏析题:遵循"手法分析(30%)+情感解读(40%)+时代价值(30%)"结构
- 错题处理:建立"五色标记系统"(红色-完全错误,黄色-理解偏差,绿色-表述不当)
真题解析与备考启示(400字) (一)2023年全国乙卷《登鹳雀楼》阅读题
- 考点分布:
- 意象分析("白日"象征光明)
- 修辞手法(比喻"欲穷千里目")
- 文化传承(王之涣生平)
- 答题示范: "诗中'白日'以太阳喻指理想境界,既写实又象征诗人对未来的期许,这种比喻手法(修辞手法)成功实现了(表达效果)——在有限中见无限,从文化传承角度看,王之涣作为盛唐诗人,其作品(历史价值)体现了(时代特征)——开放包容的创作精神。"
(二)2022年浙江卷《行路难》对比阅读
- 考点设置:
- 诗歌比较(李白vs王昌龄)
- 情感异同(乐观vs悲凉)
- 历史语境(安史之乱前后)
- 备考启示: 建立"诗人坐标系":横轴(生平经历)、纵轴(创作
上一篇:物理高考帮,物理高考帮电子版
下一篇:高考轨迹查询,高考轨迹查询怎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