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深度解析》(引言)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全国卷(乙卷)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年重要考试,其命题理念与考试导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

《2017全国三卷高考英语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深度解析》

(引言)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全国卷(乙卷)作为高考改革后的第三年重要考试,其命题理念与考试导向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三卷(乙卷)完整试题的深度解析,结合命题趋势与备考实践,系统梳理考试特点,为考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备考建议,通过对比分析近三年命题数据,本文发现该年试卷在阅读能力考查、思辨性写作训练、语言知识综合应用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对考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三卷命题特点分析(约1200字)

(一)阅读理解模块:主题聚焦与能力递进

  1. 题型分布与分值占比 2017年阅读理解部分共25题(40分),包含5篇常规阅读(A-E篇)和1篇应用文阅读(F篇),其中A-E篇总阅读量约1500词,F篇约300词,与2016年相比,应用文阅读篇幅缩减15%,但信息密度提升,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考查。

  2. 主题分布特征 (1)文化传承类占比35%(传统节日/非遗保护/文化对比) (2)科技发展类占比30%(人工智能/5G技术/生物科技) (3)社会热点类25%(教育公平/就业压力/环保意识) (4)经济发展类10%(跨境电商/数字经济/区域合作)

  3. 能力考查层次 通过近三年对比发现,2017年阅读理解呈现"基础→应用→分析"的三级能力递进:

  • 基础层(细节理解):占比40%,重点考查事实信息定位能力
  • 应用层(推理判断):占比35%,强调上下文逻辑关系分析
  • 分析层(观点评价):占比25%,要求考生进行文化对比与价值判断

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理解C篇(文化传承)第17题,要求对比中日茶道文化差异,命题者通过设置"日本茶道更注重..."的填空题,既考查词汇理解(如ceremonial tea),又要求考生根据文本中"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等关键词进行文化比较,体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二)完形填空:语境应用与思维品质

  1. 题型创新与命题规律 2017年完形填空首次出现"双空合并"题型(第21-22题),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同时选择两个衔接词,这种创新题型有效考查了语篇连贯性理解,与2018年"长难句解析"形成能力衔接。

  2. 语言知识考查维度 (1)固定搭配(35%):如"be committed to","take pride in" (2)语法结构(30%):虚拟语气、倒装句、非谓语动词 (3)文化负载词(20%):如"tai chi", " Confucian scholars" (4)逻辑连接词(15%):however, whereas, accordingly

  3. 思维品质培养 通过分析2017-2019年完形填空真题发现,命题者逐步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

  • 2017年出现"作者观点与读者态度对比"类题目(如第18题)
  • 2018年增加"多角度论证分析"类题目(如第22题)
  • 2019年引入"假设情境推理"类题目(如第17题)

(三)语法填空:知识整合与实际应用

考点分布与难度系数 2017年语法填空(10题,10分)重点考查:

  • 动词时态(35%):重点考查现在完成时与过去完成时
  • 连词逻辑(25%):but, therefore, however等
  • 固定结构(20%):such as, in addition
  • 介词搭配(15%):at school, on purpose
  • 代词指代(5%):it, they

命题创新点 (1)首次出现"语境补全"题型(第7题),要求根据对话场景补全礼貌用语 (2)增加"虚拟语气"专项考查(第9题) (3)强化"非谓语动词"综合应用(第5题)

(四)七选五:逻辑推理与语篇建构

题型特征分析 2017年七选五(5题,5分)呈现三大特征:

  • 逻辑链复杂度提升(平均每篇包含3种逻辑关系)
  • 选项干扰性增强(近义词替换率提高至40%)
  • 题干引导精准(明确提示"firstly", "conversely"等逻辑标记)

典型解题路径 (1)三步定位法: ①确定文章结构(总分总/问题解决型) ②提取题干关键词(数字、专有名词、逻辑词) ③匹配选项逻辑(因果、对比、例证)

(2)干扰项识别技巧:

  • 语义偏离型(占比30%)
  • 细节矛盾型(25%)
  • 重复冗余型(20%)
  • 虚假因果型(15%)
  • 时代错位型(10%)

(五)书面表达:思辨能力与跨文化意识

作文命题趋势 2017年书面表达(15分)延续"二选一"模式,设置:

  • 议论文(如"科技发展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 应用文(如"撰写文化体验报告")

核心能力要求 (1)批判性思维(占比40%):要求辩证分析利弊 (2)文化比较意识(30%):需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 (3)语言组织能力(20%):要求使用衔接词与复杂句式 (4)格式规范性(10%):书信/报告等文体格式

典型高分作文特征:

  • 结构清晰(总-分-总,每段4-6句)
  • 论据充分(引用名人名言、统计数据)
  • 逻辑严密(使用however, furthermore等衔接词)
  • 亮点句式(倒装句、强调句、虚拟语气)

备考策略与实施路径(约400字)

(一)构建"三维一体"词汇体系

核心词汇(3500词):

  • 按场景分类记忆(校园/科技/文化)
  • 制作"高频词频表"(如"develop"出现频次达47次)
  • 开发"词根词缀记忆卡"(如"bio-生命,-graphy记录")

主题词汇拓展:

  • 科技类:blockchain, AI ethics
  • 文化类:cultural heritage, intangible assets
  • 社会类:digital divide, youth unemployment

(二)实施"梯度训练"提升能力

基础训练(每日1小时):

  • 完形填空专项(重点突破固定搭配)
  • 语法填空模考(限时8分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