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2017年贵州高考理综卷

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2017年贵州高考理综卷

《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从命题趋势看新高考改革下的科学素养培养》(全文约2380字)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考试概况2017年贵州省高考物理、化学、生...

《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从命题趋势看新高考改革下的科学素养培养》

(全文约2380字)

2017贵州省高考理综考试概况 2017年贵州省高考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合并为理综卷,考试时间为6月7日9:00-11:30,满分为300分,全省共有23.5万考生参加该科目考试,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数据来源:贵州省教育考试院),但物理学科高分段人数同比增加15%,反映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生科学素养的差异化发展。

(一)试卷结构特征

  1. 题型分布创新 采用"7+3"固定结构:物理(85分)→化学(100分)→生物(65分) 新增"实验探究综合题"(化学25分+生物15分),占比达15%,较2016年提升5个百分点。

  2. 分值梯度优化 物理学科设置3道选择题(共30分)、2道实验题(40分)、1道计算题(15分) 化学学科新增工业流程分析题(20分),生物学科强化遗传计算题(25分)

(二)命题趋势分析

  1. 核心素养导向 物理学科突出"科学探究"(占比38%),化学强调"物质科学"(42%)和"实践创新"(35%) 生物学科注重"生命观念"(50%)和"科学思维"(45%)

  2. 地域特色融合 化学试题引入贵州特色产业:

  • 铜仁万山汞矿生态修复案例(工业流程题)
  • 贵州茅台酒勾调工艺(有机化学题)
  • 遵义丹参种植技术(生物技术题)

分科试题深度解析 (一)物理学科:从经典力学到现代物理的跨越

选择题(30分)特点

  • 力学占比60%(含圆周运动3题)
  • 光学占比25%(新增全息成像) -近代物理占比15%(量子隧穿效应)

典型例题:第15题(8分) "双星系统"动态平衡问题,创新性引入相对论修正系数(β=0.8),考查考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

实验题(40分)突破 (1)力学实验(15分) 创新性要求用"传感器数据拟合"验证机械能守恒,引入最小二乘法计算误差(R²>0.99)

(2)电磁学实验(25分) 设计性实验"电磁炮发射过程"分析,需综合运用动量守恒、能量转化、电磁感应定律。

计算题(15分)趋势 (1)第III大题(10分):"航天器轨道调整"问题,融合开普勒定律与微积分思想 (2)第IV大题(5分):"纳米材料电阻率"计算,引入量子隧穿效应公式

(二)化学学科:从知识记忆到能力迁移的转型

  1. 实验探究综合题(40分) (1)工业制硫酸(15分) 以瓮福集团实际生产为背景,要求分析"两段式"工艺的能效比(理论值85%→实际值78%) (2)有机合成设计(25分) 设计"青蒿素"全合成路线,需综合运用立体化学(手性中心)和绿色化学原则

  2. 计算题(35分)突破 (1)第IV大题(20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配比计算 创新性引入离子迁移数(t+0.28,t-0.72)概念,要求建立多元方程组求解

(2)第V大题(15分):"磷石膏综合利用"方案设计 需平衡经济成本(200元/吨)与环保效益(CO₂减排量),培养系统思维

(三)生物学科:从生命科学到社会应用的跨越

  1. 实验探究题(25分) (1)"丹参次生代谢产物"提取(10分) 创新性引入超临界CO₂萃取技术,分析压力(40MPa)、温度(50℃)对产率的影响 (2)"组培苗脱毒"方案设计(15分) 需综合运用无菌操作、茎尖培养、生根壮苗等关键技术

  2. 计算题(20分)趋势 (1)第IV大题(10分):"人口遗传病"分析 基于贵州苗族高发遗传病(白化病发病率0.12%)数据,计算基因型频率(q²=0.0144)

(2)第V大题(10分):"微生物燃料电池"优化 建立电压(1.2V)与有机负荷(0.5kgCOD/m³·d)的回归模型(R²=0.93)

命题创新与备考启示 (一)2017年命题五大突破

  1. 真实情境创设 引入"贵州大数据中心PUE值优化"(物理)、"磷煤制酸废渣处理"(化学)、"毕节百里杜鹃生态监测"(生物)等本土案例

  2. 跨学科整合 生物与地理融合(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与数学结合(电解质溶液活度计算)

  3. 思维层级升级 物理计算题引入蒙特卡洛模拟思想,化学实验题要求误差分析(ΔE<5%)

  4. 创新素养考查 生物技术题要求设计"CRISPR-Cas9"改良方案,化学计算题引入TRIZ创新方法

  5. 伦理价值引导 物理题强调"航天器再入大气层防烧蚀"的人道主义考量,生物题讨论"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边界

(二)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物理学科:

  • 建立"模型库":如电磁感应四大模型(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磁阻尼)
  • 掌握"微积分工具":熟练运用导数求极值(如第III大题速度v=√(2gs(1-μ²)))

化学学科:

  • 构建"流程树":工业流程题按"原料预处理→核心反应→后处理"分层
  • 熟记"关键常数":如水的离子积(25℃时Kw=1.0×10⁻¹⁴)

生物学科:

  • 开发"实验方案模板":包括目的、材料、步骤、预期结果四要素
  • 掌握"遗传计算六步法":确定显隐性→计算概率→构建家系图→统计基因型

(三)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

"3+1+2"模式下的选科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