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题,2017年高考生物题卷二
- 教育
- 7小时前
- 955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趋势探析》试题总体特征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命题导向,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
《2017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与备考启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命题趋势探析》
试题总体特征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命题导向,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生物学考试大纲》及全国各省市试题分析,本年度试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命题结构优化 全国卷(乙卷)生物试题共35题,涵盖选择题(15题)、非选择题(20题)两大板块,其中实验探究题占比达40%,遗传计算题占比25%,图表分析题占比20%,较2016年分别提升5%、8%、3%,这种结构优化体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考查体系。
-
核心素养渗透 试题中"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生命观念"三大核心素养的考查频次均超过5次,其中实验设计题(如第38题)直接考查科学探究素养,遗传计算题(如第39题)体现科学思维素养,生态题(如第41题)反映生命观念素养。
-
跨学科整合趋势 生物与物理(光合作用与能量转换)、地理(生态系统与气候)、化学(酶活性与pH关系)的跨学科整合题占比达15%,如全国卷第37题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地理气候条件结合分析。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全国卷乙卷第38题) 【原题】某研究团队探究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设计实验如下: ①取健康豌豆幼苗,培养至三叶一心;②设置5个光照强度梯度(1000、2000、3000、4000、5000μmol·m⁻²·s⁻¹);③每个梯度设3次重复;④记录叶片在光照开始后30min的光合速率。
(Ⅰ)指出实验设计中的两个不足之处: (Ⅱ)若要探究光呼吸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应如何改进实验方案?
【命题意图】考查实验设计原则与改进能力,渗透"控制变量"和"同质性"实验原则。
【解题要点】
-
实验不足: ①未设置对照实验(如黑暗处理对照) ②未控制环境湿度(光照强度变化可能影响湿度) ③未考虑叶片成熟度差异(三叶一心可能存在个体差异)
-
改进方案: ①增设黑暗对照(光照强度0μmol) ②使用恒湿培养箱维持湿度恒定 ③随机选取同株幼苗保证同质性 ④设置叶片展开度、叶绿素含量预实验
【命题价值】该题典型体现新高考"做中学"理念,要求考生从实验设计要素(目的、材料、方法、数据)进行系统性反思,较传统实验题更强调科学思维过程。
(二)遗传计算题(全国卷乙卷第39题) 【原题】某研究团队在果蝇种群中观察到白眼(X^b Y)雄性个体比例异常升高,怀疑存在近亲繁殖,已知:
- 白眼性状为性连锁隐性性状
- 该种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Aa)
- 种群中白眼雌性个体为杂合子
(Ⅱ)计算F2代中表现型正常但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
【解题难点】涉及性连锁隐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合遗传计算,需建立双重遗传模型。
【关键步骤】
- 绘制双系遗传图谱(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 建立概率树状图(白眼雌性→X^B X^b;Aa→AA、Aa、aa)
- 计算双重杂合概率:0.5(X^B X^b)×0.75(Aa)=0.375
【命题创新】突破传统单基因遗传题模式,融合性连锁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考查考生构建复合遗传模型的能力,符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理解遗传规律"的核心要求。
(三)生态题(全国卷乙卷第41题) 【原题】某湿地保护区监测数据显示: 2015-2017年期间,芦苇(优势种)生物量年增长率为8%,香蒲生物量年下降率为5%,同时监测到以下现象: ①鸟类多样性指数下降 ②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 ③水体透明度降低
(Ⅱ)分析香蒲生物量下降对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解题思路】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结合具体数据建立分析框架:
- 生态位竞争:香蒲减少可能导致生态位空缺
- 物质循环:有机质分解者活性变化
- 物质循环:氮磷循环可能失衡
- 生态服务:鸟类栖息地退化
- 系统反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素养渗透】该题深度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核心概念,要求考生建立"现象-机制-影响"的完整分析链条,体现"综合思维"素养要求。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一)2017年命题趋势总结
- 知识重构:传统知识点以新情境呈现,如将"ATP合成"重构为"光伏发电与光合作用能量转换效率对比"
- 能力进阶:实验设计题从单一操作要求升级为"设计-改进-优化"全流程考查
- 素养导向:生态题占比提升至20%,强调"人地关系"与"社会责任"意识
- 跨学科融合:生物与地理联合命题题量增加30%
(二)科学备考策略
构建知识网络 运用"概念图"工具梳理学科结构,重点突破:
- 遗传规律(含性连锁与多基因)
- 代谢途径(糖酵解、TCA循环)
-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 现代生物科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
-
实验能力培养 建立"三阶训练法": ①基础实验:规范操作(如酶活性测定) ②创新设计:改进方案(如探究温度对ATP合成的双重影响) ③综合探究:跨实验整合(如"光强-CO₂浓度-气孔开度"三变量关联)
-
题型专项突破 针对高频失分点设计训练:
- 遗传计算(概率树状图构建)
- 图表分析(双曲线拟合与参数解读)
- 文言文阅读(古籍与现代术语对照)
核心素养提升 实施"四维训练": ①科学思维:通过错题归因培养批判性思维 ②科学探究:开展"校园植物生态调查"项目 ③生命观念:组织"基因编辑伦理辩论赛" ④社会责任:举办"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展览
(三)典型误区警示
实验设计常见错误:
- 忽略对照设置(如未设空白对照)
- 控制变量不彻底(如未考虑光照与温度的交互作用)
- 数据处理失当(混淆相关性与因果性)
遗传题典型失误:
- 性连锁与常染色体遗传混淆
- 表型概率计算维度缺失(如未考虑显性隐性)
- 连传规律应用错误(如家系图解构失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