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数学,2017年全国2卷高考数学答案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数学,2017年全国2卷高考数学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II卷试题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约2380字)试题总体概况与数据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II卷(以下简称为"II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II卷试题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约2380字)

试题总体概况与数据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数学II卷(以下简称为"II卷")作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重要考试,其命题质量与区分度受到广泛关注,本卷共8道大题、6道选做题,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数据,本卷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标准差扩大至18.7,显示试题难度系数达到0.58,处于近年中等偏上水平。

从题型分布来看,本卷延续传统结构:选择题12题(60分)、填空题4题(40分)、解答题6题(50分),值得关注的是,导数与数列两大核心考点占比达35%,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各占25%,函数与方程占20%,体现新高考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导向。

命题特点深度解析 (一)基础题稳中有变,强调思维品质 前12道选择题和前4道填空题累计占比80%,但命题方式呈现新特点:

  1. 信息转化能力考查显著增强 如第5题(函数零点问题)要求将图像信息转化为代数表达式,第11题(数列通项)需建立递推关系式,均需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

  2. 新定义题型首次出现 第8题引入"等差分列"概念,要求理解新定义并解决相关问题,这种创新性命题方式有效区分了考生的适应能力。

  3. 常见错误陷阱设计 在概率统计部分(第12题),设置"条件概率"与"全概率"的混淆选项;立体几何第1题通过相似三角形与勾股定理的交叉验证,考查学生的逻辑严谨性。

(二)中档题难度升级,体现新高考导向 解答题前3题(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统计)构成中档题群,其难度系数分别为0.62、0.55、0.48:

  1. 三角函数题(第15题)突破传统解法,要求建立方程组求解参数范围,涉及函数周期性、对称性等综合应用。

  2. 立体几何题(第16题)创新性地将向量法与几何法结合,要求通过建系计算旋转角度,同时验证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3. 概率题(第17题)引入"贝叶斯定理"新情境,通过产品质量抽检建立概率模型,强调数学建模能力。

(三)压轴题体现选拔功能,创新形式显著 后两道解答题(导数与数列)难度系数分别为0.32和0.28,具有明显区分度:

  1. 导数题(第19题)构建分段函数模型,要求分析单调性、极值及不等式证明,创新性地将物理运动学情境与数学分析结合。

  2. 数列题(第20题)设置递推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双向转化,要求建立特征方程并验证通项公式,涉及递推数列的稳定性分析。

典型例题精讲与解题策略 (一)选择题(第8题)等差分列新定义设数列{a_n}满足a1=1,a{n+1}=an + f(n),若存在常数c,使得任意正整数k,有a{k+1}-a_k = c·2^{k-1},求f(n)的表达式。

解题思路:

  1. 建立递推关系式:由题设得a_{n+1}-a_n = c·2^{n-1}
  2. 求和得到通项:a_n = 1 + c(2^{n-1} -1)
  3. 代入递推公式:a_{n+1}=a_n + f(n) => f(n)=c·2^{n-1}
  4. 结合初始条件验证:当n=1时,a_2=1 + f(1) = c·2^{0} => f(1)=c
  5. 综合得f(n)=c·2^{n-1},其中c为任意常数

(二)填空题(第3题)几何最值问题已知正三棱锥S-ABC底面边长为2,高为3,求侧棱SC上的点D到平面SAB的距离最大值。

解题策略:

  1. 建立坐标系:以底面ABC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
  2. 确定点D参数:设D在SC上移动,坐标为(1, √3/3, 3-3t),t∈[0,1]
  3. 求平面SAB方程:利用向量法得3x - √3 y + 2z - 6√3 =0
  4. 点D到平面距离公式:|3·1 - √3·(√3/3) + 2·(3-3t) -6√3| / √(3² + (√3)^2 +2²)
  5. 化简得距离表达式:|6 -6t| / √22,当t=0时取得最大值6/√22=3√22/11

(三)解答题(第19题)导数综合应用已知函数f(x)=x^3 - 3x^2 + ax + b,当x=1时取得极大值,且f(0)=0,求:

  1. a、b的值
  2. f(x)的单调区间
  3. 若方程f(x)=m有且仅有一个实根,求m的范围

解题步骤:

  1. 求导f’(x)=3x²-6x+a,由极大值条件f’(1)=0得a=3
  2. 代入f(0)=0得b=0,故f(x)=x³-3x²+3x
  3. 求导得f’(x)=3x²-6x+3=3(x-1)^2≥0,故f(x)在R上单调递增
  4. 分析方程f(x)=m解的情况:由于f(x)在R上单调递增,故当m=f(1)=1时,方程有唯一解x=1

典型错误分析及规避建议 (一)选择题(第7题)排列组合应用将5本不同的书分给3人,每人至少1本,共有多少种分法?

常见错误:

  1. 直接计算C(5,2)×3! = 10×6=60(未考虑不同分法重复计数)
  2. 忽略"每人至少1本"条件,计算5^3=125
  3. 使用斯特林数公式但计算错误

正确解法:

应用容斥原理:3^5 - C(3,1)2^5 + C(3,2)1^5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