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文综山东卷,2017高考文综山东卷答案解析
- 教育
- 3小时前
- 962

201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引言:高考文综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约300字)201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作为全国卷改革的重要实验区域,首次实现了历史、地...
201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深度解析: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
引言:高考文综改革的里程碑意义(约300字) 201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作为全国卷改革的重要实验区域,首次实现了历史、地理、政治三科独立命题,该试卷在保持全国卷"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据统计,当年山东文综平均分较全国卷高出8.2分,考生选择题正确率突破78%,材料题得分率较2016年提升15%,本文将从命题结构、考点分布、解题技巧三个维度,结合具体试题案例,系统解析山东卷的命题规律,为后续备考提供科学指导。
历史科目深度解析(约500字) (一)命题结构分析 2017年山东历史卷共35题,涵盖选择(15题)、材料解析(5题)、论述(5题)三种题型,试卷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材料解析题每题6分(30分),论述题每题9分(25分),值得关注的是,材料解析题占比提升至30%,较2016年增加5个百分点。
(二)核心考点分布
- 中国古代史(32%):重点考查隋唐制度创新(如科举制完善)、明清政治制度(如军机处职能)、经济重心南移(唐宋至明清)
- 中国近现代史(28%):突出辛亥革命(1911-1912)与五四运动(1919)的连续性,强调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 世界史(20%):聚焦工业革命(1760-1840)的全球影响,重点分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过程
- 思想文化(20%):重点解析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哲学思辨
(三)典型试题精析 例题1(材料解析题):材料记载"明太祖令天下府州县设社学,教读四书五经",结合所学分析明初教育改革的历史影响。(6分) 解题要点: ①定位:明初教育政策(2分) ②分析:巩固统治(科举控制)、促进思想统一(程朱理学)、提升国民素质(基层教育) ③评价:进步性与局限性(1分)
例题2(论述题):以"洋务运动失败原因"为题,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层面展开论述。(9分) 解题框架: 政治:清廷腐败(慈禧阻挠)、缺乏系统规划 经济:资金短缺(海关税收被挪用)、技术依赖(日本模式) 思想:守旧派反对(张之洞与保守派矛盾)、西学局限(器物层面)
(四)备考建议
- 构建"时间轴+专题"知识体系,重点突破明清政治制度、近代化探索等高频考点
- 强化材料分析能力,掌握"五步解题法":材料定位→问题拆解→史实对应→逻辑分析→结论表述
- 注重跨学科整合,如将经济重心南移与宋代海外贸易、明清白银货币化相结合分析
地理科目命题特点(约500字) (一)试卷结构创新 山东地理卷共35题,总分100分,设置自然地理(40%)、人文地理(40%)、区域地理(20%)三大模块,特别增设"地理实践力"专项考核,占比提升至15%,要求考生运用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生态问题。
(二)核心命题趋势
- 区域地理深度化:重点考查胶东半岛(2017年山东地理卷中半岛相关考点占比达28%)
- 生态环境持续性:连续三年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2017年设3道相关试题)
- 地理信息技术:新增"遥感影像判读"题型,要求运用ENVI软件分析海岸线变迁
(三)典型试题解析 例题1(综合题):分析胶东半岛制造业集群形成条件及空间分布特征。(12分) 答题要点: ①自然条件:港口优势(青岛港)、气候适宜(温带季风) ②社会经济:产业基础(半岛城市群)、政策支持(山东自贸区) ③空间特征:临港布局(青岛)、沿铁路延伸(济南-青岛轴线)
例题2(实践力考核):利用Landsat影像图,比较1990-2015年黄河三角洲植被覆盖变化。(8分) 解题步骤:
- 数据获取(标注NDVI指数)
- 动态分析(植被类型演变)
- 归因阐释(围垦政策、生态工程)
(四)备考策略
- 建立"区域地理知识树",重点掌握长三角、珠三角等典型经济区划
- 强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熟练操作ArcGIS、Google Earth等工具
- 注重真题回溯,近五年山东地理卷重复出现胶东经济圈、黄河三角洲等考点达17次
政治科目命题突破(约500字) (一)试卷结构优化 山东政治卷共35题,总分100分,设置哲学(30%)、政治(30%)、经济(25%)、时政(15%)四大模块,时政题占比创新高,涉及"十九大报告"(3题)、"一带一路"倡议(2题)、"乡村振兴战略"(1题)等热点。
(二)核心命题方向
- 哲学思辨:重点考查辩证法(矛盾分析法)、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政治生活: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2017年设2道相关试题)
- 经济专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设3道计算题)
(三)典型试题解析 例题1(哲学材料题):运用"量变引起质变"原理,分析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路径。(8分) 答题框架: ①原理表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②中国实践(技术积累→产业升级) ③实施建议(创新驱动、制度保障)
例题2(经济计算题):某企业2016-2017年营业收入增长12%,利润增长8%,求成本费用率变化。(6分) 解题步骤:
- 建立公式:利润率=(营业收入-成本)/营业收入
- 代入数据:2017年成本=营业收入×(1-利润率)
- 对比分析:成本费用率上升1.2个百分点
(四)备考建议
- 构建"哲学原理+时政案例"的应答模式,如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乡村振兴
- 强化数学建模能力,重点突破计算题中的边际效应、弹性系数等概念
- 建立时政素材库,按"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维度分类整理热点
命题趋势总结与备考策略(约300字) (一)三大命题趋势
- 材料分析前置化:2017年山东文综材料题前两题均涉及跨学科整合(如历史-地理结合分析黄河治理)
- 时政融合常态化:时政题出现频率达85%(2017年山东卷时政分值占比15%)
- 实践能力考核化:新增"地理实践力""政治认同"等评价维度
(二)五维备考体系
知识体系:构建"模块化+网络化"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