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与备考策略——基于全国卷命题规律的深度解读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呈现"稳中有变"的命题特点,全国卷I、II...

高考语文试卷2017答案解析与备考策略——基于全国卷命题规律的深度解读

2017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呈现"稳中有变"的命题特点,全国卷I、II在保持常规命题框架的基础上,对现代文阅读和作文题进行了创新设计,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考试说明》显示,当年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客观题占比68%,主观题占32%,较往年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默写题首次出现"三古"(古诗文、古文、古诗词)混合考查形式,要求考生在8分钟内完成不超过60字的默写任务,这对考生的记忆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代文阅读模块命题特征及解题策略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创新 2017年新课标卷(全国卷II)首次将"科技说明文+经济数据图表"组合考查,选材聚焦"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全球智能手机消费趋势",解题时需注意:

  1. 图表信息提取:建立"数据定位-关键指标-趋势分析"三步法
  2. 文本关联分析:采用"纵轴对比(时间维度)+横轴对比(区域维度)"的双向分析法
  3. 主旨归纳技巧:使用"总-分-总"结构,先提炼核心观点再补充具体数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深度拓展 全国卷I的《秋灯》阅读题突出"意象分析"与"情感逻辑"的结合,设问方式从传统的"内容概括"转向"艺术特色探究",典型例题解析: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秋灯'意象有何特殊作用?" 解题路径: ①意象解构(物理属性:油灯/心理象征:希望/文化符号:文人风骨) ②位置分析(章节分布:第3/5/7章) ③功能推导(推动情节/刻画人物/营造氛围) ④文化印证(对比辛弃疾《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升级 全国卷II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阅读,重点考查"信息整合与批判性思维",典型题型: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应如何制定保护政策" 答题模板:

  1. 问题诊断(现状中的三个矛盾点)
  2. 对策设计(对应三个矛盾点的解决方案)
  3. 保障措施(法律/资金/传承人培育体系)

古诗文默写命题突破与记忆策略 (一)命题结构创新 2017年古诗文默写题打破"必背+选背"传统,形成"3+2+1"新结构: 3篇必背:高中语文教材指定篇目 2篇课内选背:教材外经典篇目(如《滕王阁序》《归去来兮辞》) 1篇课外拓展:与当年社会热点相关的古诗文(如"一带一路"主题)

(二)解题核心要点

  1. 时间轴记忆法:按朝代顺序建立"先秦-汉唐-宋元-明清"四维记忆模型
  2. 意象联想法:将"杨柳"(离别)"鸿雁"(书信)等高频意象分类记忆
  3. 对比记忆法:如《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对比
  4. 错题强化机制:建立"易错字清单"(如"谪"vs"谪"的异读)

(三)高频考点统计 根据近五年高考大数据,2017年重点考查的默写篇目及易错点: 《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辟"易错为"僻") 《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候"易错为"候") 《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蜉蝣"易写错为"蜉蝣") 《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易与"长空"混淆)

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命题新动向 (一)病句修改题升级 全国卷I的病句题出现"双重逻辑错误"新题型: 原句:"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典型错误:

  1. 语序不当("由于"与"连用)
  2. 成分残缺(缺少宾语)
  3. 逻辑混乱(因果倒置) 修正方案:"他由于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二)成语运用题创新 全国卷II的成语题聚焦"情感色彩辨析":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B. 坚如磐石(形容意志坚定) C. 色厉内荏(形容外表强硬内心怯懦) D. 美中不足(指事物虽好但有缺陷) 解析:A项误用,正确应为"薪尽火传"指精神传承

(三)标点符号题实战技巧

  1. 引号使用: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标点差异
  2. 破折号功能:解释说明与语意转折的区分
  3. 分号应用:并列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判断 典型例题解析: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注:号雪芹),生于1715年(注:年号雍正)"应使用全角括号,且注释应使用括号+括号形式

作文命题趋势与高分策略 (一)命题主题演变 2017年高考作文呈现"社会热点+文化传承"的命题特征: 全国卷I:"学习今说"(传统文化现代化) 全国卷II:"师说新解"(师生关系当代化) 全国卷III:"中国智慧"(传统文化现代转化)

(二)高分作文结构模板

  1. 总分总结构: 开头:引用《周易》"穷则变,变则通"引出主题 中间:三个分论点(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 以"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收束

  2. 对比论证结构: "守正"(传统坚守)vs"创新"(现代转化) "守正":故宫文创的数字化改造 "创新":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科技赋能

(三)素材库建设指南

经典素材分类:

  • 历史人物:张謇(实业救国)、林巧稚(医学仁心)
  • 现实案例: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保护
  • 国际比较:德国双元制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

素材使用技巧:

  • 横向对比:三星堆考古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发掘
  • 纵向追踪:从《诗经》"蒹葭苍苍"到《诗经》的现代改编
  • 时空折叠:王羲之《兰亭集序》与数字书法展

备考冲刺阶段重点突破 (一)三轮复习规划

基础强化阶段(3-6月):

  • 建立古诗文"高频错题本"
  • 完成近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