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高考作文青海,高考作文青海2021

教育 3小时前 962

《青海长云暗雪山——高考作文里的精神海拔》

【本文目录导读】

2017高考作文青海,高考作文青海2021

  1. 雪山脚下的辩证法
  2. 经幡飘扬的价值坐标系
  3. 星空下的生命哲学
  4. 高原答卷的精神海拔

2017年盛夏,当全国考生为高考作文奋笔疾书时,青海考场的窗棂外,正掠过雄鹰矫健的影子,那些在海拔三千米高原书写的文字,带着青稞酒的醇厚与昆仑石的棱角,在烈日下蒸腾出独特的气息——这不仅是一场成长的叩问,更是一次精神海拔的攀登。

雪山脚下的辩证法

塔尔寺的转经筒在晨光中嗡鸣旋转,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智慧,当"人生就是行走"的命题铺展在试卷上,青海学子看到的不仅是纸上的方格,更是脚下延伸至天际的青藏公路,他们懂得,成长恰如高原行车:既要在蜿蜒盘山路上保持耐心,又要在直道时懂得加速前行,这种辩证思维,源于每日仰望的雪山——静默中蕴含力量,永恒里藏着变迁。

青海湖畔长大的藏族女孩卓玛,在作文中写道:"每一朵浪花都在追赶远方的陆地,却从未忘记自己来自雪山。"这种对源头的清醒认知,是高原赋予的独特生命观,当城市考生在虚拟世界里寻找坐标时,青海少年正用双脚丈量大地,在牦牛踏过的蹄印里读懂坚持的真谛,他们见过牧民牵着牦牛穿越暴风雪,也见过格桑花在砾石缝中绽放,这些鲜活的生命体验,让他们的文字带着泥土的芬芳。

经幡飘扬的价值坐标系

布达拉宫的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这片土地镀上神圣的光晕,面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辨,青海考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既能在帐篷里聆听格萨尔王的史诗,又能在课堂上学习量子力学,这种看似矛盾的生活,实则编织出立体的价值网络。

玉树灾后重建的少年们,在作文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废墟上开出的格桑花,比温室里的玫瑰更懂得生命的力量。"他们经历过家园破碎的阵痛,也见证过八方援手的温暖,这种淬炼出的生命韧性,让他们的文字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泪水的咸涩,当同龄人为分数焦虑时,他们早已懂得:真正的成长,在于将苦难化为滋养生命的甘露,一位考生在作文中写道:"帐篷里的酥油灯,既能照亮古老的经文,也能照亮通往未来的路。"

2017高考作文青海,高考作文青海2021

星空下的生命哲学

可可西里的星空璀璨如钻,让每个仰望星空的人都会思考渺小与伟大,在"人与自然"的命题面前,青海少年有着最直观的教材——他们见过藏羚羊为了迁徙而踏破冰河,听过牧民对着雪山虔诚叩拜,这些生命体验教会他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而是共生。

环湖自行车赛的小选手在作文里写道:"车轮碾过草原,却要让青草挺直腰杆。"这种朴素的生态智慧,源于游牧民族千年的生存哲学,当城市考生在讨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青海少年正用行动践行着祖先的遗训——他们知道,每一寸草皮都连着天空的湛蓝,每一滴水珠都来自雪山的馈赠,一位牧民少年写道:"我们放牧牛羊,其实是在放牧自己的心。"

高原答卷的精神海拔

收卷的铃声响起时,卓玛在作文最后一页画了一匹奔跑的野马,这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她精神世界的图腾——在海拔最高的考场,书写着最质朴的生命寓言,这些来自高原的文字,或许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雪山般的高度,草原般的广度。

当阅卷老师翻开这些带着酥油茶香气的答卷,仿佛能看到青海湖的波澜在字里行间涌动,那些行走、传承、自然的思考,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答案:成长就是一场不断攀升的精神海拔,就像昆仑山终年不化的积雪,真正的成长不在于瞬间的绽放,而在于持久的坚守。

高考结束的黄昏,塔尔寺的晚钟悠然响起,走出考场的少年们,身影被拉得很长,仿佛要与远处的雪山融为一体,他们知道,这场考试只是人生长路上的一个驿站,真正的考验还在前方,但只要心中装着雪山,脚下踩着大地,就没有翻不过的高原,没有到不了的远方,这,就是青海少年用青春书写的,最动人的高原答卷。

【后记】 多年后,当这些少年成长为建设青藏大地的中坚力量,他们或许会想起那个盛夏——那些在考场上写下的文字,不仅是试卷上的答案,更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密码,高原给予他们的,不仅是面对高考的从容,更是面对人生的智慧: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往往能看见最纯粹的生命之光。

高考试题作文,高考试题作文题目
« 上一篇 3小时前
2013山东高考状元,2013山东高考状元是谁啊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