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力高考题,lie高考题

教育 4小时前 666

《墨痕深处的答案》

盛夏的蝉鸣被热浪裹挟着,一遍遍叩击着教室的玻璃窗,像无数细密的针尖扎在人心上,林默盯着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牌,猩红的数字如同一柄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凛冽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他手中的钢笔在草稿纸上徒劳地画着圈,墨迹在纸面晕染开,像极了此刻他纷乱如麻的心绪——今年的语文作文题,是"答案"的叩问。

"答案究竟是什么?"他低声呢喃,声音淹没在窗外的蝉噪里,同桌陈欣转过头来,碎发间沾着细密的汗珠,像晨露般晶莹,她笑着从笔袋里摸出颗薄荷糖,糖纸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别钻牛角尖啦,答案不就是卷子上的ABCD吗?"林默没有接糖,目光越过窗棂,定格在操场上,几个男生正追逐着滚烫的篮球,汗水在阳光下蒸腾成朦胧的光晕,他们的笑声清脆如风铃,似乎从未被"答案"这样的字眼困扰过。

林默的答案,沉睡在书桌最底层那个上了铜锁的铁盒里,那是爷爷留给他的最后遗物,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沓泛黄的信纸和一支笔杆磨损的毛笔,爷爷曾是镇上最有名的老教师,一生与三尺讲台为伴,去年冬夜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本翻烂的《论语》,临终前用颤抖的手写下最后一句话:"答案不在远方,在你看过的书里,走过的路上,和心里。"

那时林默只当是老人的呓语,直到高考前夕整理遗物,他无意中翻开那些信纸,每一页都用工整的小楷写满批注,有对《逍遥游》的独到见解,有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深刻感悟,其中一页还夹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爷爷站在乡间小路上,身后是金灿灿的稻田,他手握教鞭指向远处的山峦,笑得像个孩子,照片背面用遒劲的笔迹写着:"世界那么大,答案要自己找。"

林默忽然想起六岁那年,爷爷带他去田埂上散步,当时他指着田里整齐的禾苗问:"爷爷,为什么这些禾苗都朝着太阳长?"爷爷蹲下身,抓起把黑黝黝的泥土,掌心的纹路里嵌着泥土的芬芳:"因为它们知道,答案在光里。"后来他才明白,那是爷爷教他的第一堂课——自然,生命,寻找答案的姿势。

作文题上的"答案"两个字在他脑海里反复盘旋,渐渐与禾苗、爷爷、泛黄的信纸重叠,他忽然懂得,爷爷留下的从来不是标准答案,而是一种寻找答案的勇气,就像那些禾苗,从不问风向,只管朝着光生长;就像爷爷,一生守着小镇,却把知识的种子撒向四方。

"叮铃铃——"下课铃撕裂了沉思,林默猛然回神,铺开作文纸,钢笔落下时,墨水在纸上洇开,像朵悄然绽放的墨梅,他写下禾苗的故事,写下爷爷的教诲,写下自己对"答案"的理解——答案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在岁月里慢慢生长出来的。

交卷时,陈欣凑过来:"写得怎么样?"林默笑了笑,终于剥开那颗薄荷糖,清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仿佛盛夏里的一泓清泉。"还不错,"他说,"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走出考场,阳光正好,远处的稻田里新插的禾苗在风中轻轻摇曳,像无数个等待答案的生命,林默知道,这场考试结束了,但寻找答案的路,才刚刚开始,就像爷爷说的,世界那么大,答案要自己找,而他,已经带着墨痕深处的答案,走向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下一个夏天。

2017高考答案吉林,2017年吉林省高考卷
« 上一篇 4小时前
高考三志愿,高考三志愿都有哪些学校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