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东营高考,2020东营高考

教育 2小时前 798

2017,东营:黄河入海口的青春答卷

2017年的盛夏,东营——这座因黄河而生、因石油而兴的城市,迎来了它生命中一场庄严的成人礼,黄河入海口的潮汐,裹挟着泥土的芬芳与大海的辽阔,与无数年轻生命的脉搏一同起伏、共振,这一年,东营的考场里,不仅书写着关乎未来的知识答卷,更深深镌刻着一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用青春与奋斗书写的成长印记。

【晨光中的考场:一场无声的加冕】

6月7日清晨,天光微熹,东营一中的校门口已汇聚成一片祝福的海洋,家长们身着寓意“旗开得胜”的旗袍,将最殷切的期盼缝进衣襟;老师们手持“一举夺魁”的横幅,将所有的鼓励与关爱,化作一道道温暖而坚定的目光,当第一缕阳光刺破薄雾,掠过黄河入海处广袤的湿地,最终照亮考场大楼上“诚信考试,公平竞争”的红色标语时,3000余名考生,背负着十二载的寒窗苦读与家庭的殷切嘱托,迈步走进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与往年相比,2017年的东营考场,多了一丝不容置喙的“科技感”,每个座位前都配备了金属探测仪,考场外高清监控无死角覆盖,甚至连文具都由考点统一配发,这些看似冰冷的细节,背后是对教育公平最郑重的承诺,也是对规则与秩序最深沉的敬畏,真正的考场,从来不在这些设备构筑的壁垒之内,而在每一位考生的心中,当试卷发下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瞬间静音,只剩下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摩擦声,那不是噪音,而是青春最虔诚的宣誓,是梦想与未来碰撞出的最美和声。

【黄河岸边的备考:泥土里长出的梦想】

东营的高考故事,始终浸润着黄河的底色,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许多考生的父辈,是当年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石油工人,或是拓荒垦殖的先行者,在胜利油田的家属区,深夜的灯光常常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孩子们的课本旁,或许就放着一顶沾着油污、散发着机油味的父亲的安全帽,在黄河三角洲的稻田旁,农忙间隙的父母,会用布满老茧的粗糙手掌,轻轻摩挲孩子的模拟试卷,用最质朴的语言念叨着:“娃儿,好好考,考出去,别像俺们一样,一辈子跟黄土、跟油井打交道。”

2017年,东营的“寒门学子”比例依然不容忽视,但这一年,一束名为“黄河助学计划”的光,照亮了他们的求学路,这项政策不仅为贫困生免除学费,更提供了每月的生活补助,为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家住垦利区的李晓敏,就是这束光下的一个剪影,她每天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破旧自行车,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奔波,单程就要40分钟,她的书桌上,贴着一张黄河入海口的明信片,上面用遒劲的笔迹写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的青春,也不能回头。”

【考场之外的众生相:一座城市的集体温情】

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在东营,它是一场全城参与的温情接力,出租车司机们自发组成了“爱心送考车队”,车身贴着醒目的“考生免费”标识,他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考生们最信赖的摆渡人;考点周边的小餐馆老板们,默默推出了“高考营养套餐”,价格仅为平日的一半,用一餐热饭,为考生注入能量;更有热心的市民,自发在考场外拉起横幅,上面写着:“孩子们,放心去闯,你们的背后,站着整个东营!”

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东营二中考点外,一位姓张的老教师,已连续15年在这里举着陪考牌,像一尊沉默的雕塑,他的儿子曾在2002年高考中失利,那段经历让他对考生的压力与失意感同身受,他成为一名乡村教师,每年高考季,他都会回到这里,举着一块写着“别紧张,你比想象中更强大”的牌子,在烈日下一站就是一整天,他说:“我站在这里,是想告诉这些孩子,一次的成败,定义不了一生,失败从来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入海口的潮汐:青春的万千流向】

6月23日,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东营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的复杂气息,在胜利油田的文化宫前,巨大的电子屏上,考生姓名和分数如潮水般滚动刷新,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也抑制不住的啜泣,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王浩然,是第一个冲上屏幕的东营考生,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石油钻井工人,当时正蹲在几十米高的井口旁就着咸菜啃馒头,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这位在油田上摸爬滚打半辈子的硬汉,默默地抹了把脸,继续埋头工作,只是,他手里的馒头,少咬了一口。

这一年,东营理科最高分695分,文科最高分642分,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欢笑与泪水,比分数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展现出的那份从容与韧性,黄河入海口的潮汐,有涨有落,正如人生有起有伏,那些在2017年高考中暂时失利的考生,有人选择复读,卷土重来;有人踏入职业院校,钻研一门手艺;也有人背起行囊,去远方寻找另一种可能,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书写着属于东营的、同样精彩的青春故事。

【尾声:未完待续的篇章】

2017年的东营考生,如今已散落在五湖四海,有人在北大的实验室里探索新能源的奥秘,有人在深圳的写字楼里敲击着改变世界的代码,也有人选择回到东营,成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的一名志愿者,守护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

但无论身在何方,他们都不会忘记那个夏天:黄河口的万亩芦苇在风中摇曳,如绿色的波涛;考场的钟声仿佛仍在耳畔回荡;而他们,正带着这座黄河入海口城市赋予的坚韧、宽广与奔涌向前的力量,奔向更广阔的天地,汇入时代的洪流。

2017年的东营高考,是一场青春的仪式,更是一座城市的成长礼,它告诉我们:奋斗的意义,或许不在于最终抵达何处,而在于是否拼尽全力,将个人的梦想汇入时代的江河,就像黄河,历经九曲十八弯,百转千回,终将奔腾入海,势不可挡,而东营的青春故事,也正随着这条大河,奔流不息,奔向未来。

高考软件理科,高考软件文科
« 上一篇 3小时前
山东枣庄高考,山东枣庄高考总分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