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兰州高考作文,兰州高考作文题目

教育 3小时前 1138

兰州高考作文,兰州高考作文题目

《黄河岸边的笔》

兰州的清晨,总被黄河水浸润着一丝凉意,当第一缕晨光刺破薄雾,温柔地吻上白塔山山巅时,滨河路旁的百年榆树便开始苏醒,它们在微风中舒展枝叶,沙沙的叶浪声与远处黄河上羊皮筏子工苍凉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首古老的晨曲,唤醒了这座沉睡在黄河臂弯里的城市,对兰州三中的高三学生李砚来说,这声音比任何闹钟都更准时,也比任何闹钟都更让他心跳加速——因为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更是他要用文字与命运一较高下的决战日。

李砚的家,坐落在黄河岸边一个名叫"石洞"的老城区,这里的时光仿佛凝固在几十年前,斑驳的土坯墙上,"农业学大寨"的红色标语依稀可见,像一枚褪色的勋章,诉说着过往的岁月,他的父亲,是黄河上一位年过半百的老筏工,那双常年与浪涛、筏木、河水打交道的手,粗糙得如同老树的根须,指节粗大,掌心布满厚厚的茧子,到了冬天,黄河水冷得刺骨,父亲的手上总会裂开一道道深口子,像黄河干涸的河床,触目惊心,母亲则在街口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牛肉面馆,每天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面馆的灯光便率先亮起,母亲揉面的身影在灯光下格外专注,面团在她那双灵巧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经过抻、拉、揪、捏等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最终变成一碗碗细如发丝、均匀如线的"一窝丝",在这个牛肉面浓郁的香气与黄河水特有的腥气交织的家里,最显眼的物件,便是李砚那张书桌——那是一张用了近三十年的旧课桌,桌面被年复一年的笔耕不辍,磨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温润的凹痕,仿佛在无声地记录着一个少年所有的梦想与挣扎。

"写文章能当饭吃吗?"这是父亲挂在嘴边的话,像一块石头,沉沉地压在李砚的心上,每当听到这句话,他便会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默默地凝视着窗外那日夜奔流不息的黄河,他痴迷地读着汪曾祺笔下恬淡的江南,也沉醉于沈从文先生描绘的湘西流水,但更让他魂牵梦绕的,是那些书写西北风土人情的文字,他觉得,黄河水就像文章的脉络,时而平缓如镜,映照着两岸的炊烟;时而湍急如瀑,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但无论怎样,它始终义无反顾地向前奔涌,最终要汇入那更广阔的世界,他曾在自己的作文本里,悄悄写下这样一句话:"黄河的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整个西北粗粝而深沉的呼吸。"

兰州高考作文,兰州高考作文题目

高三下学期,转机悄然而至,李砚的一篇作文《黄河边的蒲公英》被选为范文,在全年级传阅,在那篇文章里,他将石洞巷里孩子们的命运比作蒲公英的种子,说他们终将被黄河风吹向四面八方,去追寻各自的梦想,但无论走多远,他们的根,永远深深地扎在这片贫瘠而厚重的黄土地里,他的语文老师,一位温婉而锐利的女性王红梅,在评语里只写了七个字:"你的文字里有黄河的魂。"那一刻,李砚捧着作文本,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偷偷地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泪水不是悲伤,而是释放——他终于知道,那些被父亲视为"不务正业"的文字,真的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最绚烂的花。

高考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发生了,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黄河上摆渡,而是蹲在李砚的书桌前,笨拙地拿起一张砂纸,一下一下地打磨着桌角那些尖锐的毛刺,他的动作很慢,很专注,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艺术品。"明天好好考,"他闷声闷气地说,声音不大,却像黄河的浪涛,重重地敲在李砚的心上,"考上了,爸就用攒了半辈子的血汗钱,送你去大城市念书。"李砚看着父亲那双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眼前浮现出小时候的情景:父亲就是用这双手,舀起冰冷的黄河水,给他洗去脸上玩耍时沾染的泥污,然后再用那条同样粗糙的毛巾,将他的小脸擦干,那一刻,李砚恍然大悟:父亲的反对,或许并非不理解,而是怕这看似平静的黄河水,根本托不起一个孩子远航的梦,他怕儿子会像一根脆弱的芦苇,折断在陌生的风浪里。

考试那天,当李砚翻开语文试卷,看到作文题"这方水土"时,他的手心瞬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窗外的黄河仿佛在他心中奔腾,羊皮筏子的号子声、母亲在面馆里揉面的声音、父亲打磨桌子的沙沙声,还有王老师那句"黄河的魂",瞬间涌上心头,他深吸一口气,笔尖落在试卷上,流淌出的不是华丽空洞的辞藻,而是黄河岸边最真实、最滚烫的生活:是筏工号子里浸透的岁月沧桑与生命苍凉,是牛肉面馆里升腾的人间烟火与温暖热气,是土坯房里摇曳的昏黄灯光下,一家人无声的守望,是所有在这片土地上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平凡人们。

成绩出来那天,李砚的名字赫然出现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的录取名单上,父亲那天晚上破天荒地拿出珍藏多年的白酒,就着一盘简单的花生米,喝得酩酊大醉,他红着眼眶,拍着李砚的肩膀,含混不清地说:"去吧,娃,到了大城市,别忘了你是黄河边长大的,别忘了你身上有这水的脾气。"李砚紧紧地抱着父亲,闻到了他身上那股熟悉的、混合着烟草、河水与阳光的味道,他知道,自己将带着这片土地的记忆与温度,走向远方,这就像黄河水,终将汇入浩瀚的东海,但无论走多远,它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哪片高原上流淌而来,永远带着黄土的底色。

在兰州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李砚靠在窗边,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黄土高原,那沟壑纵横的景象,像父亲脸上的皱纹,他翻开日记本,在扉页上郑重地写下:"我的文字里,永远有黄河的浪声。"这声音,将伴随他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提醒他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谁,不要忘记那支最初在黄河岸边拿起的笔,如何为他书写了命运的新篇章,如何让他成为这片土地最忠实的记录者和最动人的讲述者。

山西高考第一,山西高考第一批录取结果
« 上一篇 3小时前
河南高考日语政策,河南高考日语政策教育局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