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东山学校高考,东山学校高考喜报

教育 3小时前 659

东山书声破晓时

当第一缕晨光熹微,如金色的丝线般穿透东山学校古朴的飞檐翘角,将镌刻在石碑上的"公诚勤俭"校训映照得愈发清晰庄重时,整个校园仿佛还浸润在昨夜书香的余韵里,这座坐落于江南水乡深处的百年学府,每年六月都会迎来一场特殊的"成人礼"——高考,这不仅是知识的检阅,更是一场青春、梦想与传承的庄严仪式,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也见证着一代代学子的成长蜕变。

清晨六点半,当城市还在酣睡中,高三(7)班的教室里已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如同暗夜中闪烁的星辰,林晓月揉着惺忪的睡眼,指尖轻轻划过桌上那本被翻得卷了边的《数学真题集》,扉页上是班主任陈老师用红笔写下的遒劲字迹:"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八个字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略显迷茫的内心,窗外,百年香樟的影子在晨光中轻轻摇曳,斑驳的光影洒在地面,仿佛是她此刻忐忑而坚定的心跳的具象化,教室后排,男生张伟正专注地默背古诗文,他口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吟诵,与前排女生轻声演算的笔尖沙沙声交织在一起,谱成独属于东山的晨曲,奏响了青春奋斗的序章。

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是东山人刻在骨子里的传统与骄傲,百年前,这里曾是科举考生的贡院旧址,文人墨客在此挥毫泼墨;百年后,老槐树下仍留着学长学姐们刻下的励志词句,字迹虽已斑驳,却依然传递着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校长办公室里,李校长正戴着老花镜,仔细翻阅着历届校友的寄语册。"1985届,王明:从东山走向清华,方知'勤俭'二字的分量。"他轻声念着,目光透过窗棂,落在校门口交警叔叔维持交通的身影上——每年高考,当地交警都会提前在校门口疏导车辆,为学生开辟"绿色通道",这份默契的守护,早已成为东山高考记忆里温暖的注脚,彰显着整个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与关怀。

考场内,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当语文试卷发下的那一刻,林晓月深吸一口气,笔尖在作文纸上悬停片刻,最终写下"传承"二字,她想起上周班会上,那位白发苍苍的老校友返校时说的话:"我们这代人,用高考改变了命运;你们这一代,要靠高考扛起责任。"这番话语重心长,让她忽然明白,那些挑灯夜读的夜晚,那些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公式,那些操场边互相鼓励的拥抱,都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一条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的长河,承载着无数东山人的梦想与期盼,正载着新一代的东山人奔向更广阔的远方。

下午数学考试结束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如丝如缕,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清凉,张伟冲出考场,一眼就看见母亲撑着伞在雨中等候,手里还提着他爱吃的桂花糕,那熟悉的甜香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疲惫。"别紧张,下午正常发挥就行。"母亲的声音温柔得像江南的雨丝,抚慰着他的紧张情绪,不远处,陈老师正被学生团团围住,他一边帮大家整理准考证,一边笑着打趣:"谁说数学是'拦路虎'?我看是给你们送'锦鲤'来了!"雨幕中,师生们的笑声与雨声交织,清脆悦耳,竟比阳光还要灿烂,温暖着每个人的心房。

暮色四合,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东山的钟楼准时敲响了六下,浑厚的钟声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林晓月走出考场,看见夕阳的余晖将教学楼的玻璃窗染成温暖的金色,像极了青春燃烧的色彩,绚烂而充满希望,她抬头望向校训石,"公诚勤俭"四个大字在暮色中愈发庄重——公,是对家国的担当与奉献;诚,是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勤,是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守;俭,是对人生的磨砺与沉淀,这些字不仅刻在石头上,更刻在每一个东山人的血脉里,成为他们立身处世的准则。

晚风拂过,送来远处广场上高三学生们的欢呼与呐喊,那是青春释放的喜悦,也是对未来的憧憬,林晓月知道,高考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就像东山学校的那棵百年香樟,每年都会在六月抽出新的枝叶,在风雨中愈发挺拔苍翠,而那些在书声、雨声、欢笑声中长大的少年们,终将带着东山的印记,带着"公诚勤俭"的精神,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让"东山书声"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回响,生生不息。

高考失利如何,高考失利如何安慰家长
« 上一篇 3小时前
高考光学题,高考光学题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