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在家自学,高考在家自学可以吗

教育 3小时前 687

《孤灯下的星轨》

《孤灯下的星轨》

六月的风,带着初夏的温热,悄然拂过窗台,林默正凝视着《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第237页那密密麻麻的函数解析,台灯的光晕将摊开的笔记本笼罩,一个温暖而专注的光斑,正将“函数单调性”五个字映照得格外清晰,仿佛连空气都随之微微发烫,这是高考倒计时第七十二天的清晨,也是他毅然离开学校集中复习,选择独自在家奋战的第三周。

书桌上的日历,被红笔圈出了三个意义非凡的日期:3月15日,他郑重提交了自学申请;4月2日,那是他最后一次告别熟悉的教室,与同窗们挥手;而5月1日,母亲将早餐轻轻放在他桌头时,那欲言又止的眼神,至今仍在他心头萦绕,林默下意识地伸手,指尖拂过铅笔盒里那支已然磨短的2B铅笔,这是班主任王老师在最后一天塞给他的,笔杆上,似乎还残留着老师掌心那份沉甸甸的温度与嘱托。

起初的七日,仿若置身于一个寂静的真空,当昔日教室里传来琅琅书声与低声讨论的嗡鸣时,他的世界里,唯有墙上挂钟的秒针,在孤独地丈量着时间的流逝,发出“咔嗒、咔嗒”的单调节奏,他试图模仿学校的作息表,将自己严丝合缝地嵌入其中,却在第一周便溃不成军,清晨六点的阳光,总在不经意间勾起他对教室后排那盆生机勃勃的绿萝的思念;而当夜幕降临,晚自习本该是寂静之时,窗外偶尔传来的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却足以让他脑海中的函数图像瞬间扭曲、变形,化作一道道抛向未知的抛物线。

转折,发生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午后,林默的目光被物理试卷上那道复杂的电磁感应题牢牢钉住,思绪停滞不前,直到一声惊雷滚过天际,他才猛然惊觉,自己已在原地僵持了整整四十分钟,烦躁与挫败感交织,他用力将笔掷在桌上,却在抬眼的瞬间,目光被书架顶端那个落满尘埃的地球仪攫住,那是小学毕业时,父亲送给他的礼物,他曾用稚嫩的指尖,沿着赤道画了整整三圈,心中装着对整个世界的向往,他跳下椅子,双手转动起那布满经纬线的球体,指尖划过深邃的蓝色与交织的线条,一个久违的念头电光石火般闪现——地理老师曾说:“磁场线,就如同地球看不见的经纬,无形,却真实地存在,指引着方向。”

那一晚,林默撕掉了那张束缚身心的作息表,在崭新的笔记本首页,挥写下属于他自己的学习法则:困了便安然入梦,醒了则全神贯注,让思绪如季风般自由流转,去往它该去的地方,他开始在阳台上支起一张小桌,让午后的阳光与晚间的星辉一同作伴;用蓝牙音箱流淌出巴赫的赋格,让严谨的数学逻辑与古典的和谐共鸣;他将厚厚的错题本拆分成不同颜色的活页,让炽热的红色专攻数学难题,让沉静的蓝色沉淀语文的意境;甚至,他大胆地将战场转移到厨房的白板,在油烟的氤氲与粉笔的微尘中,推导着宇宙的公式,那奇妙的烟火气,竟成了知识与生活最温暖的交融。

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来自楼下那位总在花坛边侍弄花草的退休教师陈奶奶,那天,他正蹲在花坛边,饶有兴致地观察一支蚂蚁大军的迁徙,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来,用一根枯枝在地上画出蚁巢精巧的立体结构。“你看,”她布满皱纹的眼睛里闪烁着孩童般的好奇与智慧,“这微观世界的构造,与我们宏观的细胞结构,是不是异曲同工?”从此,每周三的下午,陈奶奶那洒满阳光的客厅,便成了他的第二课堂,老人用她一生的教学智慧,将枯燥的生物知识,讲成了一幅幅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壮丽画卷。

高考在家自学,高考在家自学可以吗

当市里第三次模拟考的成绩揭晓时,林默正在阳台为那盆绿萝浇水,手机屏幕亮起,班主任王老师的信息比他预想的更为简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数学142,年级第三,来学校拿录取通知书时,记得带上你的那盆花。”他笑着,指尖轻触花盆里新抽出的嫩芽,那嫩绿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他想起三个月前,王老师看着他递上自学申请时,眼中那混杂着担忧与不解的神情,说出的那句“自学,可是场豪赌”,此刻他才幡然醒悟,哪有什么豪赌,不过是将教室里千人一面的集体合唱,独奏成了只属于自己的和弦探索,每一个音符,都因倾注了全部心血而格外动人。

六月八日傍晚,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默从容地走出考场,夕阳正将教学楼的玻璃窗熔成一片温暖的蜜糖色,他抬头望向校门口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槐树,惊喜地发现,它又抽出了许多新生的枝桠,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他忽然彻悟,有些成长,注定是一场孤独的修行,就像此刻天边渐次亮起的星辰,它们在各自的轨道上独自闪耀时,或许从未想过,正是这亿万次孤独的燃烧,最终汇聚成了横跨夜空的璀璨星轨,而那些在孤灯下默默耕耘的日夜,那些看似与世隔绝的探索,终将成为他人生坐标系里,那个最坚实、最明亮,永远指引着方向的**原点**。

高考在家自学,高考在家自学可以吗

高考生压力,高考生压力大怎样缓解
« 上一篇 3小时前
光明中学高考,光明中学高考喜报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