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全国卷乙卷,2017年高考全国乙卷
《在缝隙中生长》
高考结束的铃声划破长空,林薇却仍对着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怔忡出神,窗外的蝉鸣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隔绝,变得遥远而模糊,她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空荡的考场里回荡,像一颗石子落入深井,激起圈圈涟漪,又在寂静中消散,试卷上那道留白的最后一道大题,像一道未愈合的伤口,在盛夏刺眼的阳光下泛着不容忽视的苍白。
三年前,林薇第一次踏进这所重点高中的校门时,手里攥着的转学证明已被手心的汗水浸透,字迹晕染开来,像一朵模糊的云,父亲在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意外摔断了腿,那笔微薄的赔偿金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母亲摆地摊的收入,在扣除房租和她的学费后,所剩无几,班主任在班会课上介绍她时,教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礼貌却疏离,林薇低着头,目光落在自己那双洗得发白的运动鞋上,鞋尖裂开了一道细小的缝隙,像一道无声的叹息,诉说着生活的窘迫。
"这道题的辅助线应该怎么画?"数学老师张老师的声音突然将她从回忆的漩涡中拉回现实,林薇猛地抬头,对上讲台上那双深邃的眼睛,那是张老师,一个因教学严厉而被学生们私下戏称为"张屠夫"的中年男人,他正拿着她的试卷,目光落在那道未解的难题上,黑板上的粉笔灰在斜射的阳光里翩跹飞舞,像一群不安分的蝴蝶,也像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从A点向BC边作垂线,连接AC中点。"林薇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微微颤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怯意,她想起昨天晚上在出租屋昏黄的台灯下,这道题像一座顽固的堡垒,她算了整整三页草稿纸,却依然找不到突破口,母亲进来送夜宵时,看见她用红笔在草稿纸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充满困惑的问号,轻轻叹了口气,将一颗剥好的橘子放在桌角,橘子的清香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来。
"很好,思路正确。"张老师点点头,转身在黑板上流畅地画下辅助线,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清晰而坚定,林薇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他袖口磨出的毛边,突然想起开学第一天,她因走神被张老师罚放学后留堂补课,那天,他办公室的窗户忘了关,风调皮地吹进来,将教案散落一地,她蹲在地上捡拾时,无意间瞥见教案扉页上用隽秀的字迹写着八个字:"用心浇灌,静待花开。"那一刻,她心中对这位"张屠夫"的畏惧,似乎悄然融化了一角。
最后一道大题的分值是12分,这在总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林薇在草稿纸上写下解题步骤时,笔尖在纸上划出沙沙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桑叶,也像她心中坚冰的消融,她想起父亲康复后,第一次去工地,特意在她书包里塞了一个崭新的安全帽,里面还装着她熬夜画好的三张函数图像,纸上还残留着橡皮屑的痕迹;想起母亲在夜市收摊时,总会把卖剩的蔬菜仔细包好,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带回去给你熬汤,补补脑子";想起同桌在她失落时,悄悄塞给她的巧克力,包装纸上用俏皮的笔迹写着:"加油,你比那些数学题有趣多啦!"
铃声再次响起,宣告着这场持久战的结束,林薇终于写下了最后一个句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她交卷时,看见张老师正在批改前一位同学的试卷,红色的钢笔在纸上划出流畅的弧线,像一道道优美的彩虹,阳光透过窗户,温柔地照在他花白的鬓角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林薇突然恍然大悟,这道困扰她整天的题目,原来藏着那么多隐秘的线索,就像她这些年走过的路,看似布满荆棘,崎岖不平,却在每个转弯处,都遇见了意想不到的温暖与善意,这些温暖,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走出考场,盛夏的蝉鸣依旧热烈而喧嚣,仿佛在为青春奏响一曲激昂的乐章,林薇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芬芳和泥土的湿润气息,沁人心脾,她想起母亲常说的话:"孩子,别怕裂缝,裂缝的地方,往往是最先照进阳光的地方。"她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未来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但她清晰地知道,那些在生活的缝隙中努力汲取养分、顽强生长的日子,早已让她在心底长出了属于自己的、坚韧不拔的根须,这些根须,将支撑她迎接未来的风雨,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