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教育 2小时前 631

竹杖芒鞋轻胜马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以"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为引,引导考生思考差异与共生的哲学命题,这一命题如同一面澄澈的铜镜,映照出世间万物的本然状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真实,而共生则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正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在多元中构建秩序,这既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密码。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差异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从微观粒子的量子态到宏观星系的螺旋运动,从草木荣枯的四季轮回到生命形态的千姿百态,差异构成了世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绘的"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不仅是对四季山景的生动刻画,更是对自然差异性的美学诠释,这种差异并非对立,而是自然造化的神妙安排,正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每一种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人类社会亦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共同编织出文明的多彩图景,倘若强求整齐划一,世界将失去生机与活力,正如单一色调的画作无法传达生命的丰盈,单调的乐章难以奏响时代的华章。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共生是文明延续的智慧选择,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互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融合了印度、波斯与中原的艺术元素,这种文明对话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如同不同乐器的合奏,在差异中创造出和谐的交响乐章,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是对共生智慧的经典诠释,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面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是对共生哲学的时代演绎——承认差异,尊重多元,在合作中寻求共同发展,这种共生智慧不仅体现在国际关系中,更渗透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催生了新的知识领域,多元文化的碰撞激发了创新活力,甚至生物学中的共生现象,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深刻启示。

如何在差异中实现共生?这需要开放包容的胸怀与和而不同的智慧,明代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开启西学东渐的先河;近代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思想引入中国,这些文化交融的案例表明,真正的交流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取代,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质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如同宋代汝窑的"雨过天青色",在窑变过程中因微小的差异而形成独一无二的釉色,这种差异恰恰成就了艺术品的永恒价值,在个体层面,我们既要坚守文化自信,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数字时代,这种共生智慧更具现实意义:面对算法推荐造成的信息茧房,我们需要主动打破认知壁垒;在文化冲突频发的当下,我们需要以理性对话取代极端对立,唯有在守正创新中实现自我超越,才能在多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回望,差异如同山间的溪流,看似各自奔涌,最终却汇入江海;共生如同大地的包容,既承载万物的生长,又滋养生命的延续,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胸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在包容多样中增进认同,正如竹杖芒鞋的行者,步履虽缓,却能在差异的山径上走出共生的通途,最终抵达"轻胜马"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在认清差异本质后的从容与超越;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积极的建构,从孔子"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到当代"求同存异"的外交智慧,中华文明始终闪耀着共生思想的光芒,这不仅是我们处理文明关系的准则,更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智慧,当我们将这种智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平衡点,在多元共生中开创人类文明的新境界。

上海成人高考难度,上海成人高考难度大吗
« 上一篇 2小时前
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江苏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官网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