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桐梓县高考,桐梓县高考状元

教育 2小时前 868

大山深处的青春突围战

清晨六点,桐梓县城尚浸在一片氤氲的薄雾里,像一幅被水汽洇湿的水墨画,李建国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在寂静的山路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他赶到县一中门口时,手里紧紧攥着的,是两个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和一瓶温热的豆浆,这是他为即将踏上战场的女儿准备的“弹药”,校门口早已是人头攒动,家长们或蹲或站,眼神里交织着期盼与焦灼,如同群雁,正凝望着那片名为“的遥远彼岸。

桐梓县,深藏于贵州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这里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连绵的山峦曾是阻隔外界的天堑,却也淬炼出这里的人们对知识改变命运最执拗的信仰,山里的孩子而言,高考,早已超越了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它承载了一个家庭的荣光,一个村庄的希望,甚至是一方水土的未来,李建国的女儿李晓雯,是县一中理科班的佼佼者,她的书桌,便是一座小小的知识堡垒,五颜六色的辅导书垒成城墙,密密麻麻的笔记铺就阶梯,每一页都浸透了她无数个与孤灯相伴、与星辰为邻的夜晚。

“爸,我有点紧张。”晓雯接过包子,指尖微凉,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李建国粗糙的手掌,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老茧,轻轻落在她的肩上,那温度踏实而温暖:“别怕,尽力就好,你妈当年也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你行的。”他口中的妻子,是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在县城中学教书育人,那份坚韧与聪慧,仿佛是血脉中流淌的基因,在女儿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延续。

桐梓县一中的考场,设在一栋饱经风霜的教学楼里,斑驳的墙壁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但教室内部却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黑板上方,“沉着冷静,认真答题”八个大字,用最朴素的粉笔写成,却力透纸背,仿佛是无数前辈的嘱托,七点半,考生们鱼贯而入,统一的校服洗得微微发白,却掩盖不住少年眼中那份对未来的渴望与光芒,他们中,有人为了求学,每天要翻越两小时的山路;有人是“留守儿童”,在年迈祖辈的守望中长大,这场考试,于他们而言,是与命运最直接、最激烈的对决。

考试铃声响起,世界瞬间归于沉寂,只余下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如春蚕食叶,也似战马奔腾,晓雯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答案,笔尖坚定而流畅,仿佛在描绘一幅属于自己的未来蓝图,而在考场外,另一场无声的“战役”同样在进行,家长们自发组成的“陪考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撑着伞,在烈日或细雨中静候;他们低声交谈,用只言片语互相打气;他们双手合十,将所有的期盼都化作无声的祈祷,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考场大门,他是从几十里外的山村赶来的,孙子是他一手带大的,他要陪着孩子,走完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程。

桐梓县的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为了给孩子们营造最好的环境,学校提前一周便对考场进行了彻底的消毒,食堂特意准备了营养均衡的爱心餐,老师们则轮班值守,随时准备应对任何突发状况,县教育局更是联合交通、医疗等部门,为高考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畅通无阻,这种全社会动员的温情与力量,让这场考试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中午十二点,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如释重负般响起,考生们如潮水般涌出考场,脸上表情各异,或轻松,或凝重,晓雯在人群中一眼看到了父亲,他手里依然提着她最爱的凉面,那份熟悉的景象让她的眼眶瞬间一热,险些落下泪来,李建国憨厚地笑着,递过凉面:“快吃,下午还有一场,别饿着。”这朴素的话语,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抚慰人心。

下午的数学考试,难度陡增,不少考生紧锁眉头,但晓雯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异于常人的冷静,一路披荆斩棘,她知道,笔下的每一个数字,每一道公式,都凝聚着父母的汗水,老师的教诲,以及无数个在山坳里仰望星空的夜晚所积蓄的力量。

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夕阳正将天空染成一片壮丽的橙红,宛如一幅铺展在天际的锦缎,考生们走出考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有人振臂欢呼,有人与亲友相拥而泣,也有人只是平静地收拾好文具,眼神中已是对未来的憧憬,李建国挤到晓雯面前,笨拙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考完了,咱们回家。”晓雯重重地点了点头,一滴泪水顺着脸颊滑落,那不是悲伤,而是历经千帆后的释然与感动。

桐梓县的高考,就像一场庄严而盛大的成人礼,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山里娃的青春与梦想,将冰冷的考试,编织成一张由爱与希望织就的网,前路或许依旧漫长,山路或许依旧崎岖,但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一定能劈开云雾,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正如桐梓县那句古老而有力的话:“山高挡不住飞鸟,路远挡不住脚步。”这场青春的突围战,他们不仅赢得了过程,更赢得了未来无限的可能。

黄山市高考,黄山市高考前十名名单
« 上一篇 2小时前
全国2017高考时间,2017年全国高考时间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