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均680分的婚礼,高考平均680分的婚礼0
高考平均680分的婚礼
酒店宴会厅的流光溢彩,本该是喜庆的底色,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玻璃穹顶罩住,让每一张笑脸都显得有些刻意,新郎林远站在舞台中央,笔挺的西装衬得他身姿挺拔,像一株在温室里被精心修剪过的白杨,只是眼底深处,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他身边的新娘苏晚,一袭曳地白纱,美得如同一幅古典油画,可那微微上扬的嘴角,也像是被精确计算过的弧度。
婚礼进行曲悠扬响起,司仪用饱含激情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宣布:“有请新郎林远,分享他的爱情感言。”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像无数探照灯,那些目光里,有长辈的殷切期许,有同辈的好奇探究,还有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毕竟,这场婚礼的主角,不仅仅是两个相爱的人,更是“高考平均680分”这个耀眼得近乎刺眼的光环。
林远深吸一口气,冰凉的话筒贴在掌心,仿佛能汲取一丝镇定,他开口,声音清朗而平稳:“谢谢大家,我和苏晚的故事,很平凡,就像所有校园爱情的开端,在图书馆,在自习室,在那些为了梦想并肩奋斗的日夜。”他顿了顿,目光终于落向苏晚,眼神里第一次流淌出不加掩饰的温柔,“她是我见过最聪明的女孩,也是最坚韧的,我们一起刷题到深夜,一起为一道难题争论不休,一起在模拟考失意时,在操场的角落里互相打气,我们的爱情,不是偶像剧里的浪漫邂逅,而是浸透了墨水味和汗水味的,共同成长的见证。”
台下响起掌声,比刚才热烈了一些,带着真诚的赞许,人们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它符合他们对“优秀”的一切想象——努力、奋斗、共同进步,司仪适时地抛出下一个问题,像一个等待揭晓的悬念:“林远,大家都知道你们是学霸情侣,那在你们看来,爱情和学业,哪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圈圈涟漪,所有人的身体都微微前倾,竖起了耳朵,仿佛这个问题藏着一个标准答案,而这个答案,将直接定义这场婚礼的“含金量”。
林远握着话筒的手指微微收紧,他能感觉到身边苏晚的呼吸也变得轻微,他想起那些深夜,两人在各自的台灯下奋笔疾书,偶尔抬头相视一笑,那笑容里有被习题消磨的疲惫,更有对未来的笃定,他也想起填报志愿时,两人为了同一个城市的大学,如何在“更好的学校”和“更近的距离”之间反复权衡,那些选择,从来都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而是充满了妥协、牺牲与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个问题,我曾经和苏晚讨论过无数次。”林远的声音沉稳下来,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对我而言,它们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一种递进关系,学业,是我们年轻时最有力的武器,它让我们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能力去承担爱情的责任,而爱情,是我们披荆斩棘时最温暖的铠甲,它让我们在孤独的奋斗中看到光芒,在疲惫的坚持中找到慰藉。”
他转头,认真地看着苏晚,目光里满是欣赏与爱意:“苏晚教会我的,不是如何解出一道复杂的数学题,而是如何去理解生命的复杂与多元,她让我明白,真正的优秀,从来不是试卷上的分数,而是面对生活的勇气,是懂得欣赏沿途的风景,是能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依然保持对平凡幸福的感知力。”
苏晚的眼眶微微泛红,她轻轻握住林远的手,那个瞬间,宴会厅里所有的喧嚣仿佛都消失了,化为一片温柔的寂静,她知道,林远懂她,懂她那些深夜里偷偷抹去的眼泪,懂她为了一个实验数据废寝忘食的偏执,也懂她偶尔流露出的对“完美人生”的迷茫与不安。
司仪显然也被这番话深深触动,他感慨道:“说得太好了!原来最高级的浪漫,不是风花雪月,而是并肩作战,是灵魂的同频共振。”
林远微笑着,继续说道:“如果非要给一个答案,我认为,好的爱情,会让两个人都成为更好的自己,它不是学业的绊脚石,也不是生活的避风港,而是我们共同攀登人生高峰时,彼此递上的那根拐杖,也是我们站在山顶时,能一起欣赏的那片壮丽风景,我们站在这里,不仅是因为我们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是因为我们找到了那个愿意与自己一起,继续学习,继续成长,继续去探索生命更多可能性的伴侣。”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一次,掌声里没有了审视,只有真诚的祝福和深深的动容,人们看到的,不再是两个被“680分”标签化的冰冷符号,而是一对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爱情,既有理性的支撑,更有感性的温度,它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却生长出了理想主义的枝叶。
婚礼在温馨而深刻的氛围中进行,当林远为苏晚戴上戒指,说出“我愿意”的时候,一缕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恰好洒在他们身上,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那光芒,比任何聚光灯都更加耀眼,因为它照亮的是两个优秀灵魂的相遇,是一段始于奋斗,却不止于奋斗的爱情。
这场婚礼,分数,是序章;而超越分数的成长与懂得,才是他们共同书写的,最动人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