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 重庆 新闻,重庆高考新闻报道

教育 2小时前 1029

在洪流与灯火之间

六月的重庆,总在闷热与骤雨中交替,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两江新区的考点外,已聚集起无数撑着伞的身影,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步履蹒跚却目光坚定;有神色凝重的父母,眉头紧锁却难掩期盼;还有穿着统一校服的考生,眼神中交织着紧张与憧憬,这场被称作"国考"的高考,在这座以"火炉"与"魔幻8D"著称的城市里,正上演着比山城地形更崎岖、比两江水流更澎湃的青春叙事。

穿楼而过的考场与翻山越岭的赴考路

在渝中区某考点,教学楼与轻轨站仅一墙之隔,当语文科目开考的铃声响起时,一列轻轨恰好从楼底缓缓驶过,玻璃窗反射着考生们伏案的背影,钢轨与铁轨的轻微震颤仿佛是青春的脉搏,这个被网友称为"最魔幻考场"的地方,成了重庆高考独特的注脚——在这座立体生长的城市里,教育与生活的边界总是如此模糊,知识与现实的交融竟如此奇妙。

黔江区的考生们则面临着另一种挑战,家住阿蓬江畔的土家族学生王小川,凌晨四点就要起床,沿着盘山公路步行两小时,才能搭乘第一班进城的客车,对他而言,高考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对"走出大山"执念的丈量,当大巴车在盘山公路上蜿蜒时,车窗外的吊脚楼逐渐退成剪影,如同无数个被时光折叠的昨日,而远方的山巅,似乎正闪耀着梦想的光芒。

火锅蒸腾里的集体记忆

解南路的火锅一条街,每年高考都会上演"温情限定版",老板李姐在门口支起大锅,免费为陪考家长提供酸梅汤和毛豆。"我儿子十年前在这儿高考,"她一边往锅里下毛肚,一边说,"现在看着这些家长,就像看到当年的自己。"滚烫的红油翻滚着,将陌生人的焦虑与期盼熬煮成一锅人间烟火,辣意升腾中,是这座城市最质朴的温情。

沙坪坝区的考点外,一群穿着旗袍的母亲成为最亮丽的风景。"旗开得胜"的谐音梗,在山城的雾气里有了别样的温度;而江北区的父亲们则聚在一起默默抽烟,烟蒂在脚边积成小小的山,烟雾缭绕中,是他们无声的守望,这种含蓄的表达,恰如重庆人骨子里的坚韧——不张扬,却有着穿透岁月的力量,沉默中蕴含着最深沉的爱。

在洪流中打捞微光

高考首日,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渝中半岛变成泽国,交巡警支队的工作人员组成人链,将被困在轻轨站的考生一个个背过积水路段,十八岁的考生陈晓宇趴在警察背上,看见对方的警服被雨水浸透,却始终保持着平稳的步伐,这个瞬间,让她突然读懂了"守护"二字的重量——那是千万个陌生人的善意汇聚成的洪流,托举起每个追梦人的翅膀。

在巴南区,一位出租车司机连续三年免费接送考生,他的后备箱里常年备着文具、藿香正气水和备用口罩。"我女儿也是这么大的孩子,"他握着方向盘说,"能帮一个是一个。"当车辆在积水中谨慎前行时,车载广播里正播放着《追梦赤子心》,歌声与雨声交织成这座城市最动人的和弦,那是属于奋斗者的青春交响。

暮色降临时,解放碑的LED屏幕上开始滚动播放祝福语,无数个加班的白领停下脚步,对着镜头比出"加油"的手势,洪崖洞的灯火次第亮起,与江面上游轮的霓虹交相辉映,仿佛在告诉所有考生:人生这场漫长的考试,从来不止一种标准答案,每一条灯火阑珊的街巷,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都可能藏着为你亮着的那盏灯。

当最后一门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考生们涌出考场,有人在人群中相拥而泣,宣泄着压抑的情感;有人仰望着久违的蓝天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整个夏天的空气都吸入肺中,这座经历过战火与重建的城市,此刻正用最温柔的目光,注视着这群即将展翅的雏鹰,或许很多年后,他们还会记得2023年的夏天——记得火锅蒸腾的热气里,有陌生人递来的一杯酸梅汤;记得轻轨穿楼的轰鸣中,有警察平稳的脊背;记得那些在暴雨中伸出的手,以及整个山城为他们点亮的灯火,因为在这里,每一份努力都被看见,每一份梦想都值得被郑重以待,每一段青春都在洪流与灯火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在常州高考,在常州高考350分能上大专吗
« 上一篇 3小时前
浙沪高考,浙沪高考改革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