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期间ktv营业吗,高考期间ktv营业吗?
《高考静音键》
高考那几天,整座城市仿佛都屏住了呼吸,梧桐树上的蝉鸣识趣地沉寂了下去,连最聒噪的知了也收敛了翅膀,生怕惊扰了那些在书山题海中奋笔疾书的少年,而在城市的另一端,KTV那流光溢彩的招牌,在六月的骄阳下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是年轻人释放激情的狂欢地,此刻却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下了静音键。
“高考期间,KTV还营业吗?”这个问题,在高考前一周便成了社区论坛里热议的焦点,有人发帖控诉,去年的考试期间,隔壁KTV的歌声穿透了三栋居民楼的墙壁,让考生家长们苦不堪言,最终集体抗议;也有人晒出外地教育局的文件,明确要求考点周边500米内娱乐场所强制停业,评论区里,“理解万岁”与“青春何辜”两种观点激烈碰撞,互不相让。
作为这条街开了十五年的“老地方KTV”老板,老张正对着营业执照愁眉不展,墙上“静音高考,为梦护航”的红幅已经挂了三天,可门头上那盏巨大的霓虹灯箱,依旧在夜里闪烁着刺目的粉蓝光芒,他摸出磨得发亮的计算器,指尖在按键上飞快跳跃:高考三天,保守估计要少赚两万块,可要是被贴上封条,那损失恐怕翻十倍都不止。
“要不,咱也跟着停业三天?”妻子端来一碗沁凉的绿豆汤,轻声提议,“隔壁‘星光’KTV都贴出停业通知了。”
老张的目光越过妻子,落在墙上泛黄的老照片上,那是2018年的跨年晚会,一群即将踏入高考战场的高三学生在这里庆祝他们的成人礼,照片中央,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正举着麦克风,眼角含泪,动情地唱着《追梦赤子心》,歌声感染了全场,让许多同龄人潸然泪下,后来,这女孩每年高考前都会回“老地方”唱一首歌,她说,这是她给自己加油的独特方式,老张记得,去年她来的时候,已经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了,正在备战考研。
“不,”老张收回目光,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把音量调到最低,只接待大学生和已经考完的学生,考生们要的是安静,不是死寂。”
这个决定让店员小李瞪大了眼睛:“叔,那跟停业有什么区别?谁大白天来KTV啊?生意不就黄了?”
老张没理他,径自开始指挥店员们进行一场“静音革命”,他们用厚厚的海绵将低音炮包裹得严严实实,在走廊铺上了加厚的地毯,甚至连走廊尽头那个循环播放着水流声的装饰鱼缸,也被暂时搬进了储藏室——他连这一点点可能影响考生复习的白噪音都绝不容忍,他在门口立起一块崭新的告示牌,上面写着:“高考静音专区,本店郑重承诺:1.音量严格控制在30分贝以内;2.禁播任何与高考相关的歌曲;3.免费提供降噪耳机。”
第一天,店里冷冷清清,只有老张一个人坐在前台打盹,临近傍晚,门口传来一阵怯生生的争执声,两个穿着校服的男孩探头探脑,其中一个小声问:“老板,真的……真的能唱歌吗?我们刚考完最后一门。”
老张的眼睛瞬间亮了,他像迎接贵宾一样将他们迎了进来,两个男孩点了一首《海阔天空》,却主动将麦克风音量调到最低,几乎是贴着嘴在哼唱,当唱到“多少次迎着冷眼与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时,老张看见其中一个男孩红了眼眶,那是一种释放了所有压力后的脆弱与畅快。
第二天,店里来了几位大学生,他们是本地高校的志愿者,刚刚结束高考考场的志愿服务工作。“我们想唱《少年中国说》,给还在奋战的学弟学妹们加加油。”领头的女孩说,当“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的旋律在静音的包厢里,以一种近乎庄严的节奏响起时,老张突然间醍醐灌顶:青春,从不该被粗暴地禁锢,它需要在理解与尊重中,找到自己的节奏。
第三天傍晚,老张正准备关门,看见门口站着一位熟悉的身影——隔壁小区的王老师,她今年儿子也参加了高考。“张老板,”王老师有些不好意思,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能……能让我进去唱首歌吗?我想录下来,发给孩子。”
当王老师用略带沙哑的歌声,轻轻哼唱起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唱到“你要耐心等到放假”时,老张的泪水突然毫无征兆地涌了上来,他想起了二十年前自己高考的那个下午,父亲也是这样,在考场外默默守候了一整天,手里攥着他最爱吃的冰棍,却始终没敢上前打扰。
高考结束的铃声响起的那一刻,“老地方KTV”的门口竟然奇迹般地排起了长队,刚出考场的考生们,挥舞着准考证享受着打折优惠,有人将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撕成碎片,撒向空中,那是压抑了十二年的青春在飞扬;有人抱着老板娘放声大哭,那是释放后的喜悦与委屈,老张站在重新亮起的霓虹灯下,第一次觉得,这招牌的光芒不再刺眼,反而充满了温暖与希望。
后来,有记者听闻此事前来采访,问老张后悔吗,老张没有直接回答,只是笑着指着墙上那张2018年的跨年照片说:“你看,去年那个唱歌的女孩来了,她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她告诉我,张叔,真正的青春不该被静音,而是要在喧嚣的世界里,学会自律与自洽。”
城市的蝉鸣再次响起,KTV的歌声也重新在夜色中绽放,但老张知道,有些东西永远地改变了,就像那些在静音包厢里唱出的歌,虽然没有震耳欲聋的音量,却汇聚成了青春最动人的和声,那不是喧嚣,也不是死寂,那是成长的声音,是梦想破土而出的声音,是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懂的奋斗与释放之间,那份温柔而深刻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