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作文素材,2013高考作文范文
在蛰伏中听见生命的拔节声
晨光初绽时,老槐树上的蝉蜕总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半透明的空壳仿佛仍在诉说着泥土深处的漫长蛰伏,蝉以数年暗夜为墨,只为谱写一夏的生命绝唱;而人生中那些看似静止的时光,何尝不是命运为我们预留的蜕变之期?高考作文中常见的"破茧成蝶"之喻,不应只是励志的标签,更应成为我们解读成长密码的密钥——真正的蜕变,始于对"茧"的清醒认知,终于对自我的温柔成全。
茧,是生命的庇护所,亦是成长的樊笼,春蚕吐丝作茧,原为抵御外界风雨,却不料这温柔的堡垒终将成为束缚翅膀的桎梏,人生亦然,我们在不经意间为自己编织着千丝万缕的"茧":父母的期待是金线,社会的规训是银线,甚至自我的设限,也是密密匝匝的丝缕,曾遇见一位琴童,指尖在黑白键上跳跃了十六载,却在十八岁那年选择弃琴从文,当亲友扼腕于"浪费天赋"时,他轻抚琴键笑道:"这架钢琴曾是我的襁褓,如今我该学会用自己的声音说话。"这让我想起敦煌壁画修复师们,他们用半生光阴覆盖住斑斓的表层,只为让千年前的笔触重见天日——剥离表象的勇气,有时比创造更需要智慧,就像莫高窟第257窟的九色鹿,在岁月的沙尘中隐没千年,终在修复师的指尖下重焕神光。
破茧不是鲁莽的挣脱,而是蓄势待发的绽放,生物学告诉我们,蝴蝶若未经破茧时的挣扎,翅脉便无法充血强健,终将失去翱翔天际的资格,这恰似青春期的成长阵痛,那些埋首题海的日夜,那些辗转反侧的迷茫,那些不被理解的坚持,都是生命为自己编织的"茧",正如毛竹要在地下默默蓄力五年,方能以日均三十厘米的速度拔节生长,青春的沉淀从来不是虚度光阴,去年在皖南古村,遇见一位守墨人——他耗时三年复原失传的"油烟墨"古法,当被问及为何放弃城市高薪时,他指着砚台里墨汁说:"你看这墨,磨得越久,光泽越沉。"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石破天惊的奇迹,而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破茧之后,是更辽阔的天地,也是更漫长的修行,蝉蜕虽空,却能为后来者标示方向;人若挣脱束缚,更应记得来时的路。"敦煌女儿"樊锦诗从江南水乡走向大漠戈壁,用五十八载光阴守护石窟风霜,她曾说:"真正的坚守不是不离开,而是在离开后依然能听见内心的召唤。"这让我想起《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当一个人真正突破外在的"茧",便会发现内心的疆域远比想象中辽阔,就像那些破茧而出的凤蝶,它们不仅飞越了花海,更飞越了曾经的自己,在阳光下舒展的翅膀,写满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站在十八岁的渡口,我们或许正经历着最深刻的"破茧期",那些堆积如山的试卷,那些挑灯夜读的星月,那些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都是生命馈赠的丝线,不必害怕暂时的蛰伏,正如不必畏惧蜕变的阵痛,当我们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一层层剥离那些不属于本真的束缚时,便会听见生命拔节生长的脆响,就像老槐树上的蝉蜕,它虽已空荡,却永远铭刻着黑暗中的坚守与光明中的绽放,这或许就是成长最动人的模样——在破茧中重生,在重生中飞翔,最终成为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