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高考贵州卷,2017贵州省高考卷

教育 2小时前 1201

于无声处听惊雷

当2017年贵州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人生需要预演”映入眼帘,我仿佛看见一位沉默的矿工,正伫立于深不见底的矿井之前,静候着一束足以点燃黑暗的火光,这个题目,如同一声来自灵魂深处的叩问,瞬间将我的思绪引向黔东南那片连绵的群山,在那里,生活着一群用生命歌唱的侗族传唱者——他们以数十年的光阴为弦,以日复一日的吟哦为调,只为在某个特定的瞬间,让歌声如惊雷般穿透云霄,震撼每一个聆听者的心魄。

在贵州黔东南的苗寨深处,我曾有幸遇见一位年逾古稀的歌师,他布满沟壑的双手,在琴弦上轻盈地跳跃、拂动,那姿态不像是弹奏,倒像是在温柔地抚摸着流逝的时光,他对我言道:“侗族大歌,需得潜心学上十年,方能开口;再用心唱上十年,方敢登台。”这漫长的“预演期”,恰似人生最深刻的隐喻,我们总惊叹于舞台上那石破天惊的绽放,却常常忽略了,所有惊艳的奇迹,都源于无人问津处最坚韧的蓄力,正如那些在地下蛰伏十七年的蝉,唯有经过漫长黑暗的洗礼与磨砺,才能在盛夏的某个清晨,用尽一生力气,唱出生命的绝响。

预演绝非日复一日的机械重复,而是一场灵魂的淬炼与升华,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晚年,仍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吊嗓子、练身段,他曾说:“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这份对艺术近乎苛刻的敬畏,让每一次枯燥的练习,都成为一次超越自我的修行,在贵州的万丈悬崖之上,攀岩者用成千上万次绳索上的模拟攀爬,将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都刻入肌肉记忆,只为在直面真实岩壁时,能将这份本能转化为生死关头的精准判断与从容不迫,预演的真正价值,正在于此——它将偶然的机遇,淬炼为必然的从容;将瞬间的灵感,沉淀为永恒的才华。

遗憾的是,在这个被“速成”文化裹挟的时代,预演的精神正在被日益遗忘,短视频平台上,一夜爆红的神话如流星般璀璨,却也让无数年轻的心变得躁动不安;在学术的殿堂里,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让潜心治学、皓首穷经的学者愈发稀少,这景象,恰似贵州喀斯特地貌上那些被过度开发的景区,它们被商业化浪潮裹挟,失去了自然的沉淀与岁月的打磨,只剩下喧嚣的表演与空洞的躯壳,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火箭,而是像贵州梯田那样,需要农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引水、耕作、修整,才能在时光的雕琢下,收获那层层叠叠、四季变幻的壮丽风景。

回望历史长河,所有伟大的创造,都离不开预演的深厚积淀,太史公司马迁,用三十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游历与考据,才得以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药圣李时珍,踏遍千山,亲尝百草,历时二十七载,方才编撰出泽被后世的《本草纲目》,这些看似漫长而枯燥的准备,实则是为思想搭建最坚实的地基,为灵魂构筑最巍峨的殿堂,在贵州的侗寨里,孩子们从咿呀学语时便开始学歌,这种早已融入血脉与生命的预演,最终让侗族大歌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璀璨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既是演员,更是自己的导演,重要的并非聚光灯下刹那的辉煌,而是幕布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孤独而坚定的排练,就像贵州世代相传的蜡染工艺,一块白布,需要经过反复的蓝靛浸染、日光的晾晒、岁月的沉淀,才能在布匹上绽放出永不褪色的美丽图样,每一次预演,都是对生命最深沉的敬畏;每一次坚持,都是对梦想最忠诚的守望,当我们蓦然回首,在某个清晨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得很远,才会恍然大悟:那些看似平凡的日日夜夜,原来都是命运在寂静中悄然埋下的惊雷。

于这浮躁喧嚣的时代,愿我们都能如贵州山间那些历经风霜的古茶树,在寂静中沉淀,在时光中发酵,不争一朝一夕的荣光,只求酝酿生命的醇厚与芬芳,因为我们终将明白,所有惊艳世界的绽放,都始于无人问津时,那场于无声处,最动听的预演。

高考金榜题名祝贺词,高考金榜题名祝贺词怎么说
« 上一篇 2小时前
2017高考试卷河北,2017河北高考题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