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安排2017山东,山东高考2017年

教育 2小时前 752

2017山东高考:一场青春与选择的战役

本文目录导读:

  1. 报名与备考:压力下的青春坚守
  2. 考试安排:严谨与公平的守护
  3. 志愿填报:机遇与挑战的抉择
  4. 放榜与未来:梦想照进现实
  5. 尾声:青春无悔,未来可期

2017年的夏天,齐鲁大地的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紧张感,这一年,高考于万千山东学子而言,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考试的意义,它是一场关乎命运、承载梦想的成人礼,更是一段刻在无数家庭记忆深处的集体叙事,作为高考竞争的“主战场”之一,山东的高考向来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著称,而2017年的高考安排,更是将这种紧张氛围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从报名政策的细微变动,到考试科目的设置,再到考场纪律的严苛,乃至志愿填报的复杂博弈,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块块拼图,共同构筑了考生们通往未来的蓝图,承载着他们所有的希冀与忐忑。

报名与备考:压力下的青春坚守

2017年,山东省高考报名人数如潮水般涌来,定格在58万余人,较上一年激增近3万,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愈发残酷的竞争现实,意味着每一名考生都必须付出更多,才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报名工作于2016年寒冬启动,考生们需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完成网上信息填报与现场确认,许多来自农村的考生而言,这一过程远不止于填写表格,它还牵涉到户籍、学籍等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他们在追逐梦想之路上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无论前路多么崎岖,高考在他们心中,依然是那个能够“鱼跃龙门”、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备考的日子,是一场无声的马拉松,高三教室的灯光,常常在深夜里成为校园里最倔强的星辰,照亮了堆满书本的课桌和一张张疲惫却坚毅的脸庞,清晨五点半,当城市还在沉睡,琅琅的读书声已划破黎明前的寂静;晚上十点,当家人已入梦乡,仍有学生独自留在教室,与一道道难题“鏖战”,这种“两点一线”的“连轴转”生活,是2017届山东考生刻骨铭心的常态,在青岛某重点中学,班主任王老师的回忆中充满了心疼与骄傲:“那一年,学生们仿佛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榨干在了书本上,连课间十分钟都在激烈地讨论题目,我看着他们日渐消瘦的身影,心里既心疼又欣慰,因为我知道,这是他们为了青春梦想必须经历的淬炼与坚守。”

考试安排:严谨与公平的守护

2017年6月7日至8日,高考的号角如期吹响,考试科目沿用“3+X”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为选考科目,与往年相比,这一年山东省在考试公平性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次全面启用标准化考场,所有考场均配备了高清视频监控和先进的信号屏蔽设备,织成了一张无形的“天网”,旨在为每一位考生守护一个绝对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让汗水成为唯一的通行证。

考试前一天,考生们陆续领取那张薄薄的准考证,它却重如千钧,在济南某考点,一名考生正紧张地反复核对着准考证上的每一项信息,一旁的母亲,眼中满是期许与担忧,她一遍遍地叮嘱:“孩子,准考证、身份证、2B铅笔、橡皮都带齐了,别紧张,放平心态,正常发挥就好。”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全天下父母最真挚的祝福,在全省各个考点,这样温馨又令人心酸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考试当天,一场全社会的“爱心总动员”悄然展开,交警部门在考点周边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为梦想之路开辟“绿色通道”;志愿者们自发设立“爱心助考点”,免费提供矿泉水、防暑药品和文具;甚至有出租车司机打出“考生免费乘车”的招牌,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这些看似微小的善举,如涓涓暖流,为这场紧张的“战役”注入了人性的温情,让这个夏天不再仅仅是酷暑与焦灼,更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关怀。

志愿填报:机遇与挑战的抉择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铃声响起,一场“硝烟”散去,另一场更为艰难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志愿填报,2017年,山东省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模式,考生可填报12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这一政策无疑增加了录取的几率,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选择困境,让考生和家长陷入了幸福的烦恼。

“是选择一所名气稍逊但专业顶尖的大学,还是挤进一所热门大学的冷门专业?”这道难题,横亘在2017届考生面前,考验着他们的认知、远见与勇气,在青岛某中学的志愿填报指导会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分析道:“2017年,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等‘风口’专业持续火爆,录取分数线水涨船高,竞争近乎白热化,考生们不能再盲目追逐‘热门’,而应结合自己的分数位次、兴趣爱好、性格特质乃至长远的职业规划,做出最理性、最适合自己的判断。”这番话,道出了志愿填报的本质——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深度自我剖析。

高考安排2017山东,山东高考2017年

农村考生而言,这场抉择的挑战更为严峻,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乏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他们往往在庞大的专业库和院校名单前感到迷茫,更多地只能依赖老师的经验和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但无论如何,这道决定未来人生轨迹的难题,终究需要他们自己拿起笔,在志愿表上郑重地写下答案。

放榜与未来:梦想照进现实

6月24日,一个注定无眠的夜晚,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高考成绩查询系统正式开启,瞬间,海量信息流量涌入,查分网站一度因“不堪重负”而瘫痪,无数个家庭围坐在电脑或手机前,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当分数最终跳出的那一刻,有人振臂高呼,喜极而泣;有人默默垂泪,黯然神伤;也有人长舒一口气,如释重负。

在菏泽的某个小村庄,考生小李看着屏幕上“620”的分数,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的父亲,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用粗糙的手掌拍着儿子的肩膀,声音颤抖而自豪:“好小子,你终于走出大山了!”这一刻,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化为了全家人最灿烂的笑容,而在繁华的青岛,一名考生因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选择了复读,他眼神坚定地说:“我不甘心,明年再战!”这份不屈的执着,同样是青春最美的注脚。

放榜之后,一封封承载着希望与喜悦的录取通知书,跨越山海,陆续送达考生手中,每一份薄薄的信封里,都装着一个家庭的梦想,凝聚着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拼搏,2017届的山东考生来说,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洗礼,它教会了他们如何面对成功与失败,如何承担责任,如何与自己的未来对话。

尾声:青春无悔,未来可期

2017年的山东高考,注定会在时光的长河中被反复提及,它不仅是一场青春的战役,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的进步、社会的温情与时代的变迁,当年的考生们早已步入大学校园,或投身于广阔的社会职场,但那段为梦想拼尽全力的日子,依然是他们心中最珍贵、最闪亮的记忆。

高考是一场战役,但它更是一次成长的蜕变,无论结果如何,2017届的山东考生都用汗水与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正如一位考生在日记中所写:“高考教会我的,远不止书本上的知识,更是面对挫折时的坚韧,面对选择时的清醒,以及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敢于为梦想再次出发的勇气。”这份宝贵的财富,将伴随他们一生,激励着他们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上,无畏风雨,砥砺前行,属于那些敢于梦想、勇于拼搏的青春。

湖北2017高考人数,湖北2017高考人数是多少人
« 上一篇 2小时前
郑州高考考场,郑州高考考场怎么分配
下一篇 »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