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四川文科高考数学,2017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

教育 3小时前 1078

那道横亘在青春里的解析题

2017年6月8日下午三点,成都七中的考务办公室里,数学组教研组长老周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窗外蝉鸣聒噪,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一张揉皱的函数图像,当广播里传来"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笔"的指令时,他看见走廊尽头那个总爱穿白衬衫的男生,突然把草稿纸揉成团,任由它飘落在地——那上面还留着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的演算过程,像一场未完成的青春宣言。

被函数定义的青春

那年的四川文科数学卷,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应试教育的肌理,最后一道解析题以椭圆为载体,在坐标系里构建了一个"存在性"与"唯一性"的哲学命题,考生们后来在贴吧里哀嚎"解析几何虐我千百遍",却鲜少有人意识到,这道题恰似他们十八岁的青春——在既定的轨迹上寻找最优解,在有限的定义域内追逐无限的可能,每个参数都像命运设定的变量,而答案就藏在那些看似杂乱的演算步骤里。

老周记得考前最后一次教研会上,他指着这道题说:"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数学题不是用来折磨人的,是用来驯服思维的。"当时年轻的小李老师反驳:"可学生觉得这就是在为难他们啊。"办公室里响起轻微的笑声,窗外的玉兰花正落得纷纷扬扬,像极了数学公式里那些跳脱的未知数,老周望着窗外,忽然觉得这些即将上考场的孩子们,不也正是一群试图用青春解方程的解题者吗?

草稿纸上的战争

考试结束铃响时,三班的林晓涵正对着最后一道题发呆,她的草稿纸上画着三个不同的椭圆,每个都标注着不同的参数,铅笔痕迹深浅不一,像是在与一道无形的难题角力,作为数学课代表,她曾无数次在黑板上完美演绎过这类题目的解法,可此刻却卡在了"存在点M使得直线与椭圆相切"这个条件上,邻座男生传来的纸条上写着"放弃吧,最后大题没时间了",她轻轻把纸条叠成纸飞机,让它停在桌角,像停泊在数学海洋里的小船,既不愿启航,也不愿沉没。

后来阅卷老师发现,全省有近三万份试卷在这道题上留下了空白,那些空白的方框里,藏着的不只是分数的遗憾,更是无数个少年在面对未知时的手足无措,就像林晓涵后来在日记里写的:"原来有些难题,就像青春里的某些人,你明明知道答案就在那里,却总是找不到通往答案的路,有时你以为的绝境,不过是缺少一个转角的视角。"

坐标系外的解法

八年后的教师节,老周在办公室抽屉里发现了一封泛黄的信,信是林晓涵写的,说她现在在大学攻读应用数学,正在参与一个"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的项目,信里夹着当年那张演算纸,背面用铅笔写着:"谢谢您没让我们相信,人生只有标准答案,那些在草稿纸上擦了又画的痕迹,教会我比答案更重要的,是面对难题的勇气。"

2017四川文科高考数学,2017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

老周突然想起考试那天,他巡视考场时看见林晓涵的样子,她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焦躁地涂改,而是用直尺比对着坐标系,在草稿纸上画了又擦,擦了又画,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微蹙的眉头上,那专注的神情,像极了试图破解宇宙密码的科学家,此刻想来,或许正是这份不妥协的坚持,让她在多年后的人生坐标系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优解。

那道解析题的标准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联立方程、判别式大于零、韦达定理……可真正的解题思路,或许从来都不在坐标系里,就像人生中的很多难题,重要的不是找到那个唯一的解,而是在演算过程中学会的坚持、反思与变通,老周常常告诉现在的学生:"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人生也是如此,暂时搁置的难题,换个时空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当暮色染黄办公室的窗棂时,老周把那张演算纸重新夹进教案本,窗外传来学生们的嬉笑声,清脆如铃,与八年前那个夏天的蝉鸣重叠在一起,他知道,2017年那个蝉鸣聒噪的夏天,那些在草稿纸上写下的公式、画出的曲线、流过的眼泪,终将成为青春坐标系里最珍贵的点,连缀成独一无二的轨迹,因为最好的数学题,从来都是用来定义人生的——它教会我们,重要的不是终点那个答案,而是解题过程中,我们成为的自己。

2017四川文科高考数学,2017年四川高考文科数学

今年高考的新闻,今年高考的新闻热点
« 上一篇 3小时前
高考全国卷2语文作文,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2025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