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275,高考275分能上什么学校

教育 5小时前 1059

高考275:在汗水里重写人生答卷

高考放榜那日,盛夏的蝉鸣仿佛被无形的利骤然剪断,空气凝滞得令人窒息,林默站在那张贴满红纸的公告墙前,目光死死钉在"林默"名字后面那个刺眼的数字——275,这个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眶发酸,却又倔强地不肯让泪水落下,他想起父亲佝偻的背影,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还有班主任拍着他肩膀时那声叹息:"孩子,尽力就好。"可"尽力"二字,在275分面前,轻得像片羽毛,被风吹得无影无踪。

回家的路漫长而沉重,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破碎的期望上,推开门,父亲正坐在堂屋的旧藤椅上,手里摩挲着那个用了十几年的旱烟袋,见进来的是林默,他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去。"考得......怎么样?"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林默把攥得发皱的成绩单递过去,纸张的窸窣声在寂静的屋里格外清晰,父亲盯着那串数字,久久没有说话,旱烟袋"吧嗒"一声,磕在桌角,留下一个浅浅的印痕。

那晚,林默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斑驳的光影,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了梦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他不是没努力过——那些埋首题海的深夜,那些写完了一支又一支的笔芯,那些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最终都化作了275分这个冰冷的符号,窗外,邻居家的孩子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志愿,笑声像针一样扎进他的耳朵,他翻了个身,把脸埋进枕头,试图隔绝那些喧嚣,可心底的失落却像藤蔓一样疯长,越缠越紧。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林默就悄悄起了床,他没有去学校,而是径直去了城郊的工地,父亲托人给他找了个活,说是"锻炼锻炼",林默知道,这是父亲委婉的说法——让他早点认清现实,去学门手艺,总比在家待着强,工地的空气里弥漫着混凝土的腥味和铁锈的气息,机器的轰鸣声震得他耳膜发疼,他换上沾满灰尘的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跟着工头走进了钢筋水泥的丛林里。

第一天的工作是搬运砖块,烈日下,砖块烫得能灼伤手心,他咬着牙,一趟又一趟地在脚手架和堆料区之间穿梭,汗水顺着额角滑进眼睛,涩得他直流泪,手臂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傍晚收工时,他瘫坐在地上,连手指都不想动一下,工友们递来一瓶冰水,他咕咚咕咚喝下半瓶,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却浇不灭心底的疲惫和迷茫。

晚上回到家里,母亲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卧着一个荷包蛋,是他从小爱吃的味道。"累坏了吧?"母亲的手轻轻抚过他肩上的灰尘,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瓷器,林默埋头吃着面条,眼泪毫无征兆地掉了下来,砸在碗里,晕开一小片油花,母亲没有多问,只是默默地把椅子拉到他身边,陪着他一起吃。

高考275,高考275分能上什么学校

那晚,林默坐在书桌前,望着那张被揉成一团又展开的成绩单,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275分也绝不是他人生的判决书,他想起工地上那些皮肤黝黑、笑容质朴的工友,他们或许没有高学历,却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了一座座高楼,创造了实实在在的价值,他想起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母亲眼角深深的皱纹——他们从未要求过他必须考上名牌大学,只希望他能健康、快乐,能靠自己的双手立足。

第二天,林默依然去了工地,但这一次,他的脚步不再沉重,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他开始认真地观察师傅们如何砌墙、如何绑钢筋,如何将冰冷的材料变成坚固的建筑,他发现,每一块砖的摆放,每一根钢筋的绑扎,都有其精密的讲究,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他开始主动向师傅请教,笨拙地拿起瓦刀,学着师傅的样子,把砂浆均匀地抹在砖块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砌上去,第一次砌出的墙歪歪扭扭,师傅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急,手熟了就好了。"

高考275,高考275分能上什么学校

日子在砖块与砂浆的交织中一天天过去,林默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皮肤被晒得黝黑,但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他开始理解,劳动不分贵贱,每一份付出都有其价值,他不再纠结于那个275分,而是专注于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次砌筑,他发现,当他专注于手中的工作时,内心的焦虑和迷茫竟然渐渐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创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高考放榜后的那个夏天,林默没有去大学报到,却成了工地上最年轻的学徒,他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地构建着自己的未来,他知道,这条路或许没有象牙塔里的光鲜亮丽,却充满了真实的力量,275分,曾是他人生的一道坎,但最终,他却跨过了它,在汗水与坚持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向。

夕阳下,他站在自己参与砌筑的墙前,望着那笔直的线条和坚固的结构,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释然,有坚定,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原来,人生的考场不止一个,只要肯努力,哪里都能交出属于自己的答卷,而那张275分的通知书,早已被他仔细收好——不是为了记住失败,而是为了提醒自己:真正的成长,往往始于跌倒的地方。

台风高考,台风高考题地理
« 上一篇 5小时前
12年高考作文题目,12年高考作文题目广东
下一篇 » 5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