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2福建高考理综,2012福建高考理综试卷

教育 4小时前 1202

《那年夏天:一张试卷与十八岁的答案》

2012年6月8日,福建的蝉鸣比往年更早地撕破了清晨的宁静,省质检模考成绩单上那个刺眼的数字,像一根扎进少年心口的刺,带着倒刺的藤蔓,越挣扎越深,林默攥着皱巴巴的试卷,站在教学楼的香樟树下,仰头望着"十年磨一剑"的红色横幅,忽然觉得那把"剑"不仅没有锋芒,反而快要把自己的手掌割出血来。

理综综合卷上,物理最后一道力学大题的受力分析图还留着被橡皮反复擦拭的痕迹,边缘已经微微起毛;化学工业流程题的箭头旁潦草地写着"催化剂温度",字迹被汗水晕开;生物遗传系谱图旁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问号,像一只迷路的蚂蚁,这些碎片化的记忆,在距离高考仅剩二十天的日子里,像散落在棋盘上的棋子,被焦虑的手指打乱,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布局。

"林默,这道电磁感应题,你试试用'楞次定律'逆向推导。"班主任老周抱着教案走过来,指尖点在试卷上那道画着线圈和磁场的题目上,晨光透过香樟叶的缝隙,在他花白的鬓角跳跃,像撒了一把碎金,林默接过笔,金属笔杆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这是他第三次做这道题,前两次的答案都被红笔圈出了错误的叉,像两道未愈的伤疤。

教室后排传来翻书声,同桌陈晓正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翻得哗哗作响,她的理综笔记本上,用三种颜色的笔标注着知识点重点,蓝色是公式,红色是易错点,黑色是拓展延伸,扉页上写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字迹娟秀,林默想起上周六晚,她把自己关在宿舍卫生间里,打着手电筒背生物书,手电筒的光晕在门缝里晃动,像只不肯安睡的萤火虫,执着地照亮着书本上的每一个字符。

午休时分的教室像个蒸笼,吊扇有气无力地转动,发出"吱呀"的声响,搅动着黏稠的空气,林默翻开错题本,里面夹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去年冬天物理老师写的:"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他盯着"日有所长"四个字,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外婆家,屋后的竹笋总在某个清晨破土而出,那时只觉得神奇,后来才知道,每个春笋的顶端,都曾被厚厚的泥土压得抬不起头,却在黑暗中积蓄着向上的力量。

模考后的第一次理综测验,林默的分数从年级278名跃升到156名,像一株被春雨唤醒的幼苗,终于抽出了新芽,老周在班会上念成绩时,他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窗外的蝉鸣,那声音擂鼓般在胸腔里回响,放学后,他绕道去了闽江,看着江水裹挟着泥沙向东流,奔涌不息,忽然想起地理课上老师说过的"流水侵蚀作用"——那些看似坚硬的岩石,终会被时光温柔地改变形状,正如那些曾经让他头疼的知识点,在反复的打磨下,也逐渐变得清晰可辨。

高考前一天晚上,林默把所有课本和错题本整齐地码在书桌右上角,像列队的士兵,等待最后的检阅,台灯的光晕里,他看到母亲放在桌上的银耳莲子羹,碗沿还留着她的指纹,温热的,这个总是把"尽力就好"挂在嘴边的女人,此刻正站在客厅里,踮着脚尖在他的房门口张望,像只小心翼翼的猫,既怕打扰他,又忍不住想看看他是否一切都好,林默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驱散了所有的紧张与不安。

6月7日清晨,考场外的香樟树下挤满了送考的家长,他们或站或坐,目光如炬,紧紧锁定着自己的孩子,林默摸了口袋里的准考证,里面还装着那张写着"日有所长"的纸条,纸张已经变得柔软,却依然带着温度,开考铃响时,他深吸一口气,笔尖落在答题卡上,洇开一小片墨迹——那是十八岁的夏天,写给未来最诚恳的信笺,字迹或许稚嫩,却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与期盼。

多年后整理旧物时,林默在高考理综试卷的背面,发现当年没写完的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那些在香樟树下辗转难眠的夜晚,那些被红笔圈出的错误,那些母亲温热的银耳羹,那些与同桌并肩奋斗的时光,都成了青春最珍贵的注脚,在记忆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原来所谓成长,不是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在无数个看似无解的方程式中,慢慢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求解,在每一次的尝试与坚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与力量,那年夏天的蝉鸣,那张皱巴巴的试卷,那个十八岁的自己,都成为了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记,提醒着他,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坚持都将开花结果。

2017二卷高考英语答案,2017二卷高考英语答案解析
« 上一篇 4小时前
宿州学院成人高考,宿州学院成人高考招生简章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