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年

教育 4小时前 1200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年

人生路径的多元交响

当千万学子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奋勇争先,身影被晨光拉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时,我总会想起另一种更古老的道路——阳关道,它始于长安城的朱雀门,如一条金色的丝带向西延伸,穿过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直抵西域的广袤天地,这条路上,驼铃声声穿越千年风沙,商旅络绎不绝于荒漠绿洲,驼背上驮运的不仅是丝绸、瓷器与茶叶,更是不同文明间智慧的碰撞与梦想的交融,独木桥与阳关道,这两条看似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两极,既对立又统一,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终极目标: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独木桥的隐喻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基因,自隋唐开创科举制度以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如同血脉般流淌在民族记忆中,成为无数寒门子弟改变命运的精神图腾,高考作为现代科举制度的演进,以其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为无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搭建了通往理想社会的阶梯,去年盛夏,我在西部山区采访时遇见一位女孩,她的求学路堪称现代版的"凿壁偷光":每天清晨五点出发,步行两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学校,放学后再原路返回,昏黄的煤油灯下,她演算的习题堆满了整个书桌,这个瘦弱的女孩以全县第一的成绩叩开了名牌大学的大门,在她清澈的眼眸中,高考就是那座必须征服的独木桥,桥的彼岸是父母期盼的安稳生活,是自己渴望的广阔天地,这种集体记忆塑造了我们独特的奋斗哲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艰难处,越能淬炼出生命的韧性。

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全国高考语文作文2017年

阳关道的哲学同样源远流长,它代表着另一种生命可能性的探索,明代徐霞客放弃科举仕途,用三十年光阴踏遍华夏山川,终成《徐霞客游记》这部地理学巨著;李时珍弃儒从医,深入名山大川,亲尝百草,著成《本草纲目》造福后世,这些先贤用生命证明,人生的价值坐标从不只有"金榜题名"这一维,在当代社会,这种多元价值取向愈发鲜明,我的表弟去年放弃了保研资格,选择加入一家致力于人工智能的初创科技公司,当我问及原因时,他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比起在实验室里写一篇可能无人问津的论文,我更想亲手编写代码,让机器学会思考,去改变千万人的生活。"这种选择或许不符合传统期待,却开辟了属于他的阳关道,在那里,技术革新与人文关怀交织成新的时代图景。

独木桥与阳关道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命轨迹,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既是清华园里的学术翘楚,也是《围城》中洞察世情的智者,他既在学术的独木桥上展现出过人才华,更在文化长河的阳关道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记,当代作家双雪涛的经历更具启示性——他曾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中坚持写作,最终从体制内的独木桥转向文学创作的阳关道,成为东北新文学的代表人物,这些跨界者启示我们:重要的不是选择哪条路,而是在路上保持前行的勇气与开放的胸怀,让生命的可能性不断延展。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既需要独木桥上的专注与坚韧,也需要阳关道上的开拓与包容,当教育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本质,当社会真正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选择,独木桥与阳关道终将在人生的地平线上交汇,就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既需要脚下的祥云提供支撑,也需要挣脱束缚的勇气去拥抱广阔天空,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在必须过桥时不畏艰险,在可以开辟新路时敢于前行,在坚守与变通之间找到动态的平衡。

夕阳下,阳关古道上的驼队已化作地平线上的剪影,而高考的独木桥上,新一代的征程刚刚开始,两种道路,同样精彩;两种选择,都值得尊重,重要的是,无论走在哪条路上,都不要忘记出发时的赤子之心,都不要丢失探索未知的勇气,毕竟,人生最美的风景,永远在下一个转角处等待发现,那里既有独木桥尽头的豁然开朗,也有阳关道延伸出的无限可能。

艺术考生高考志愿填报,艺术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 上一篇 4小时前
鹿晗高考分数,鹿晗高考分数多少分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