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海南省高考2017,海南省高考2025年一分一段表

教育 11小时前 841

《椰风破浪时》——2017年海南高考的青春答卷

海南的六月,总裹挟着咸涩的海风与黏稠的暑气,2017年的夏天,当全国高考大军的笔尖在试卷上沙沙作响时,这座热带岛屿上的少年们正经历着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他们的考场没有空调,只有头顶吱呀作响的吊扇;他们的课本封皮可能还沾着球场上的泥点,但眼底燃烧的火焰,比正午的烈日还要灼热,这一年,海南高考首次实现"全国卷+地方卷"的命题模式,这座正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浪潮中疾行的省份,正用青春的笔触,在考卷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破浪故事。

考场外的椰影时光

海口第一中学的考点外,老槐树上的知了不知疲倦地鸣叫,72岁的陈阿婆撑着褪色的花伞,手里攥着三个刚从椰子水舀出来的冰镇椰青,竹篮里还垫着浸湿的毛巾。"我家孙子今天也高考,"她用黎族话对旁边的志愿者说,"这椰子是自家院里摘的,比城里卖的甜。"树荫下,聚集着穿着筒裙的黎族阿婆、戴着斗笠的渔民子弟,还有穿着统一校服的高三生,他们不聊升学率,不说重点线,只交换着自家种的芒果、熬的清补凉,仿佛这场关乎命运的考试,不过是人生长路上一个普通的驿站。

海南省高考2017,海南省高考2025年一分一段表

在儋州那大中学的考点,一位渔民父亲刚送完女儿,便蹲在马路牙子上修补渔网,尼龙绳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翻飞,网坠上还沾着晨雾未干的海水。"我捕了三十年鱼,"他抬头望向教学楼,"今天送她进考场,比当年台风天出海南海峡还紧张。"校门口的宣传栏上,"一带一路"建设与海洋强省的宣传海报与高考倒计时牌并排挂着,提醒着这些即将远航的少年:他们的考场,不仅在试卷上,更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浪潮里。

试卷里的家国情怀

2017年的海南高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选用了作家李焕普的《椰岛四季》,文中对黎族织锦"黎锦"的细腻描写,让无数考生想起外婆腰间的筒裙,数学卷应用题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为背景,要求计算医疗器械进口关税的减免比例,这些带着海岛温度的题目,让冰冷的考试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海南省高考2017,海南省高考2025年一分一段表

"最后一道大题考的是海南岛红树林的生态保护,"毕业于文昌中学的小林回忆道,"我暑假参加过环保志愿活动,亲眼见过退化的湿地被修复。"当同龄人在草稿纸上演算时,他眼前浮现的是涨潮时淹没树根的碧波,是白鹭掠过水面的剪影,这种知识与现实的交融,正是海南高考的独特之处——它不仅检验书本上的公式定理,更考验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年轻人,是否读懂了脚下的土地与时代的脉搏。

青春的多种可能

高考结束那天下午,三亚河畔的椰梦长廊挤满了撕碎的试卷,有人把试卷折成纸船放入河中,任由潮水带入三亚湾;有人抱着班主任痛哭,说终于可以去北京看升旗;还有一群男生光着脚跳进海里,任浪花打湿校服,在五指山深处的黎寨,考生王阿南没有选择撕书,而是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到村里,教孩子们用黎语念课文,他说:"大学会让我走得更远,但根永远在这里。"

海南华侨中学的考场里,有位特殊的考生——来自柬埔寨的侨生陈文强,他跟着父母回海南寻根,在华侨中学读了三年高中,语文考试时,他面对"乡愁"作文题,写下了一段湄公河与南渡江的文字:"一条河送我来到这里,另一条河载着我的童年,当两条河在试卷上相遇,我才知道,故乡原来可以有两个名字。"这段文字后来被刊登在《海南日报》上,成为那年夏天最动人的注脚。

夕阳西下,海口的骑楼老街上,刚结束高考的少年们骑着电动车穿梭,车筐里装着椰子冰淇淋和清补凉,街角的音像店里,正放着Beyond《海阔天空》,歌声混着海风飘向琼州海峡,2017年的海南高考,就这样在咸涩的海风与青春的汗水里落下了帷幕,那些在吊扇下挥洒的汗水,在草稿纸上演算的青春,终将成为这座岛屿最珍贵的记忆——因为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少年,都是新时代海南破浪前行的帆。

广西高考2017理综,2017年广西高考理综
« 上一篇 12小时前
山东2016高考状元,山东省2016高考状元
下一篇 » 11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