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河南文综答案,2017河南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
- 教育
- 2天前
- 874

2017河南高考文综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从命题趋势看素养提升路径2017年河南高考文综考试概况2017年河南省高考文综考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继承传统命题风格的...
2017河南高考文综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启示:从命题趋势看素养提升路径
2017年河南高考文综考试概况 2017年河南省高考文综考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继承传统命题风格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考试总分为300分,涵盖地理(100分)、历史(100分)、政治(100分)三大学科,考试时间150分钟,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文综试卷首次实现全国卷与地方卷的有机衔接,在保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同时,创新性地引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脱贫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等时政热点。
地理学科在自然地理部分占比35%,人文地理占65%,首次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区域地理专题,历史科目重点考查了"改革开放史"与"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双主线,政治学科则围绕"新时代治国理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知识框架,据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统计,当年文综平均分较2016年下降2.3分,但区分度达到0.62,有效区分了考生的学科素养层次。
地理科目答案解析与命题特点 (一)自然地理核心考点
-
大气环流系统(12分) 典型考题:某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干旱,结合图示分析成因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要点: (1)成因分析: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下沉气流增强→地表辐射散热加剧→形成热力性干旱 (2)应对措施:人工增雨(地形云层催化)、调整灌溉制度(节水农业)、推广耐旱作物(生物适应) (3)长期治理:推进光伏治沙(荒漠化防治)、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转型)
-
气候类型判读(11分) 例题:读图判断甲乙两图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解析要点: 甲图: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7月等温线呈"V"型,12月等温线平直) 乙图: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年温差>10℃,日温差>10℃)
(二)人文地理创新设问
新型城镇化建设(18分) 设问: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创新解析: (1)挑战维度:
- 产业支撑不足(三四线城市产业结构单一)
- 基础设施滞后(城乡交通网络衔接不畅)
- 公共服务失衡(医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 生态承载压力(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2)解决路径:
- 发展特色产业(文旅融合、智慧城市)
- 完善交通枢纽("四纵四横"高铁网)
- 建立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 推广海绵城市建设(LID技术)
产业转移新趋势(9分) 典型考题:比较珠三角与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异同。 参考答案: 相同点: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差异点: (1)转移梯度:珠三角(三来一补→加工制造→高新技术) (2)配套能力:长三角(港口群+研发中心) (3)政策支持:中西部(税收优惠+土地政策)
历史科目解题策略与命题突破 (一)通史模块重点解析
-
改革开放史(24分) 典型考点:2013-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时间轴梳理: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2014年: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治理体系创新) 2015年:"互联网+"行动(经济新常态) 2016年: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 2017年:十九大开启"新时代"(理论创新)
-
近代中外关系史(22分) 对比分析题: 比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列强瓜分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变化。 解析框架: (1)殖民方式:直接掠夺(租界)vs经济控制(资本输出) (2)国际反应:民族主义兴起(觉醒)vs多极化趋势(合作) (3)中国应对:实业救国(民族资本)vs独立自主(新民主主义)
(二)区域史命题创新
-
长江经济带(12分) 设问:分析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建设的制约因素。 突破点: (1)自然制约:泥沙淤积(荆江段)、水文季节性变化 (2)经济制约:中西部产业配套不足 (3)制度制约:流域管理权责分散 (4)生态制约: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平衡
-
"一带一路"倡议(10分) 案例题: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说明"一带一路"合作模式。 解析要点: (1)合作机制:政府引导(中巴经济走廊协调委员会) (2)投资特点:中长期基建(瓜达尔港) (3)风险防控: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 (4)民生项目:瓜达尔医院(医疗合作)
政治科目答题技巧与素养提升 (一)高频考点精讲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8分) 典型考题: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乡村振兴战略。 答题模板: (1)联系的观点: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 (2)发展的观点:产业兴旺(三次产业协同) (3)矛盾的观点:主要矛盾转化(从生存到发展) (4)实践的观点:精准扶贫(实践创新)
-
政治模块核心概念(22分) 辨析题:如何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解析框架: (1)价值导向:人民主体地位(政治) (2)制度体现:民主协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实践路径:脱贫攻坚(民生工程) (4)评价标准:幸福指数(获得感)
(二)时政热点关联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2分) 设问:分析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效果。 数据支撑: (1)去产能:钢铁行业压减1.5亿吨 (2)去库存: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6.2% (3)去杠杆:央企负债率下降2.3个百分点 (4)降成本:企业社保缴费率降低5%
-
精准扶贫(10分) 案例题:某贫困县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效评估。 评估维度: (1)组织保障:党组织领导(党建引领) (2)产业支撑:特色种植(核桃、花椒) (3)利益联结:保底分红(机制创新) (4)内生动力:技能培训(造血功能)
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建议 (一)2017年命题五大突破
- 素养导向:从知识考查转向能力评估,史料实证题占比提升至35%
- 时政融合:年度重大事件覆盖率100%(十九大、建军90周年)
- 区域特色:突出中原经济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地方元素
- 思维训练:跨学科综合题增加(如地理与政治结合的"海绵城市")
- 难度调控:基础题占比65%,中档题25%,难题10%
(二)科学备考策略
构建知识体系: (1)历史:绘制"双主线年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