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语文高考答案2017,辽宁语文高考答案2017年
- 教育
- 4小时前
- 851

辽宁语文高考答案2017:命题趋势、解题策略与备考建议全解析引言(约200字)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试卷作为新高考改革后的首年考试,在命题理念、题型结构、考查重点等方面...
辽宁语文高考答案2017:命题趋势、解题策略与备考建议全解析
引言(约200字) 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试卷作为新高考改革后的首年考试,在命题理念、题型结构、考查重点等方面均呈现出显著特点,作为全国首个进行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辽宁语文高考通过2017年试卷的实践,为后续高考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基于对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真题的深度解析,结合命题趋势、解题策略及备考建议三个维度,系统梳理该年度考题的核心要点,旨在为考生提供具有实操价值的复习指南。
试卷结构与题型分布(约300字)
-
试卷整体构成 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包含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60分)、写作(40分)三大板块,较2016年试卷,阅读板块分值占比提升至40%的黄金比例,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的分值结构保持稳定(现代文30分,古诗文默写10分)。
-
题型创新点 (1)新增"文学综合"题型(辽宁卷特有):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设置"文学常识与作品阅读"综合题(8分),要求考生结合具体文本分析文学流派特征。 (2)阅读理解题序重组:将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顺序调换,形成"文学-实用"交替的阅读节奏,考查考生思维转换能力。 (3)作文题设置创新:以"新时代的青年担当"为命题方向,设置开放式情境作文,要求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战略等时政热点展开论述。
各题型具体解析(约600字)
语言文字运用(15分)与答案示例 2017年辽宁卷第8题(5分): 阅读材料(某市地铁宣传语征集启事),要求选择三则最具新意的宣传语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①"轨道上的城市脉搏"——运用通感修辞,将城市交通网络比作生物系统 ②"15分钟生活圈"——数据具体化,突出便民特性 ③"城市绿肺·移动氧吧"——双关语运用,兼顾环保与出行需求
(2)命题趋势分析
- 传统文化类考点占比提升(从2016年的20%增至35%)
- 新媒体语境下的语言表达成为新增长点
- 逻辑推理题占比达40%,重点考查信息整合能力
古诗文默写(10分) (1)必背篇目覆盖情况 2017年辽宁卷考查篇目包括: 《离骚》(5句)、《行路难》(3句)、《锦瑟》(5句)、《登高》(3句),共16句,离骚》出现频率连续三年居首,显示传统文化考查的持续性。
(2)创新题型解析 新增"古诗新解"题型(第15题,6分): 结合《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句,谈谈对生命价值的当代启示。
参考答案框架: ①原句解读(蜉蝣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对比) ②历史语境(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③现代转化(个体价值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④现实应用(青年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现代文阅读(30分)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5分) 2017年辽宁卷以"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为材料,设置三大问题: ①数据图表解读(2016-2025年AI产业投资趋势) ②技术伦理分析(自动驾驶面临的道德困境) ③产业预测(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2)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北京折叠》主题解读: ①空间折叠的隐喻(社会阶层分化) ②叙事视角的象征(不同群体的认知局限) ③科技发展的双刃剑效应
作文(40分) (1)命题解析 "新时代的青年担当"作文题: 要求结合"嫦娥五号探月""港珠澳大桥"等具体事例,论述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2)高分作文特征:
- 结构创新:采用"历史坐标系+现实案例+未来展望"的三段式
- 论证技巧:运用"数据支撑(如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增长35%)+理论提升(引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语言亮点:创造"科技报国""文化守正""生态卫士"等新概念
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约400字)
-
命题规律总结 (1)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提升(如将《兰亭集序》与当代环保理念结合) (2)跨学科思维考查加强(历史事件与科技发展的关联分析) (3)批判性思维成为新重点(对网络热词的辩证分析)
-
分层备考建议 (1)基础薄弱生(分数段<90分): ①建立"高频考点清单"(如古诗文默写易错字、文言虚词用法) ②实施"真题三遍法":第一遍限时训练,第二遍错题归因,第三遍知识点重构
(2)中等生(90-120分): ①开发"答题模板库":
- 文言文翻译(实词占60%,虚词占30%,句式占10%)
- 阅读理解(观点提炼公式:现象+影响+对策) ②进行"时政素材积累"(建议建立"科技""文化""生态"三大主题素材库)
(3)拔尖生(>120分): ①实施"思维训练计划":
- 每周完成1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精读
- 每月进行1次跨学科案例分析(如将《乡土中国》与乡村振兴结合) ②构建"个性化知识图谱": 通过思维导图梳理"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主题的知识关联
常见误区与对策(约300字)
-
作文常见问题空洞:对策——建立"案例资源库"(按主题分类存储200+个典型案例) (2)结构松散:对策——运用"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论据分层) (3)语言陈旧:对策——实施"语言升级工程"(每月积累50个优质表达)
-
阅读理解误区 (1)过度解读:建立"文本边界意识"(重点分析作者显性表达) (2)机械套用模板:掌握"模板活用技巧"(根据文本类型调整答题结构) (3)忽略题干关键词:制作"题干关键词标注表"(如"结合文本""举例说明"等)
总结与展望(约200字) 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通过题型创新与考查深化的有机结合,成功构建了"文化传承-思维培养-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上一篇:高考考点练透,练透考点200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