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命题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能力导向实践约2200字)试卷结构与分值分布分析2019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延续了"3+2"的命题模式...

2019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命题解析与备考启示——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能力导向实践 约2200字)

试卷结构与分值分布分析 2019年江苏高考英语试卷延续了"3+2"的命题模式,包含听力(35%)、阅读与表达(40%)、完形填空(15%)和书面表达(10%)四大板块,与2018年相比,阅读理解部分从3篇调整为4篇,其中文学类文本占比提升至30%,科技类文本保持25%,说明命题组在强化语篇理解深度的同时,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完形填空增设"信息匹配"题型,要求考生在200词短文中完成10个空白的语义衔接,这对学生的上下文逻辑推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命题特点与能力考察维度 (一)语篇选择体现多元文化视角

  1. 听力材料涵盖学术讲座(30%)、校园访谈(25%)、社会调查(20%)、文化体验(15%)、科技报道(10%)五大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题讲座涉及苏州评弹等地方文化元素,既考察语言应用能力,又强化文化认同。
  2. 阅读理解选材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首篇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申报指南(学术类),第二篇MIT媒体实验室的跨学科研究(科技类),第三篇英国文学中的女性主义解读(文学类),第四篇探讨人工智能伦理的社论(议论文),这种"3+1"的文体结构既保证知识广度,又通过最后篇章引导批判性思维。

(二)题型创新反映素养导向

  1. 完形填空新增"信息匹配"模块:在200词的校园生活短文中,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因果、转折、补充等)完成10个空白的语义衔接,例如第8题需根据"However, the library was packed with students"判断应填表示转折的连词,而第12题则需结合"he was determined to find a solution"选择表目的的动词短语。

  2. 写作题设置"命题+半命题"复合模式:首题要求论述"Technology in Our Life"(三段式议论文,150词),次题提供"Should schools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a musical instrument?"的辩论框架(议论文或说明文,160词),这种设计既考察学生快速定位题型的能力,又通过半命题形式激发个性化表达。

(三)评分标准强化过程评价

  1. 听力部分引入"预判-验证-修正"三阶评分法:对部分选择题要求考生先根据选项特征预判答案,再通过听力文本验证,最后修正预判错误,例如2019年Section B第3题涉及数字计算,评分标准特别强调"计算过程正确"的评分权重。

  2. 写作评分采用"内容-结构-语言"三维模型:首题(命题作文)要求达到"观点明确(30%)、论证充分(30%)、语言规范(20%)、格式正确(20%)"的基准线,而半命题作文则增设"创新性(20%)"维度,鼓励跨文体写作(如书信体、演讲稿等)。

典型试题深度解析 (一)阅读理解D篇(科技类) Passage:An article from Nature journal discussing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 核心考点:

  1. 主旨归纳(2019R4):需区分"技术原理"(细节题)与"社会影响"(主旨题),正确选项为"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困境及监管建议",而非单纯的技术描述。
  2. 细节推理(2019R10):根据"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banned CRISPR babies"推导出"中国已建立严格的生物伦理审查机制"。
  3. 推理判断(2019R13):通过"some scientists argue that CRISPR could be used to eliminate genetic diseases"判断选项"支持基因编辑治疗遗传病"为正确答案。

(二)完形填空"信息匹配"模块 Sample:A student found a broken calculator in the lab. He tried to fix it but failed. He asked his teacher for help. The teacher suggested checking the battery first. The student did so and realized the problem was with the battery. However, he couldn't find a replacement. The teacher recommended borrowing one from the school store. The student followed the advice and fixed the calculator successfully. 关键考点:

  1. 逻辑连接(第5题):根据"However"判断应填表示转折的连词(but)
  2. 动作衔接(第9题):根据"couldn't find"选择表示"尝试但未果"的动词(tried but failed)
  3. 解决方案(第10题):根据"recommended borrowing"选择"借取"相关的动词短语(borrow from)

(三)书面表达半命题作文Should schools 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a musical instrument? 写作要点:

  1. 立场论证:可从"促进大脑发育(科学依据)、培养审美情操(文化维度)、提升社交能力(社会需求)"三个层面展开
  2. 数据支撑:引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0年报告显示,学习乐器学生的学业成绩平均高出对照组12.7%"
  3. 风险提示:需辩证分析"可能挤占主科学习时间"等反方观点
  4. 创新表达:采用"教育即终身发展"为题眼,用"乐器是打开人文素养之门的钥匙"等比喻增强感染力

命题趋势与备考启示 (一)2019-2021年命题对比分析

  1. 阅读量持续增长:2019年阅读总字数从2018年的1800词增至2050词,2020年进一步增至2175词,显示对深度阅读能力的持续重视。
  2. 传统文化比重提升:2019年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占比从15%升至22%,2020年达到28%,2021年保持25%的稳定比例。
  3. 批判性思维考查强化:2019年设问类型中"观点评价(如'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view?')"占比从20%升至35%,2020年保持32%。

(二)备考策略优化建议

建立"三维语料库":

  • 学术类:精读《经济学人》《科学美国人》的5篇深度报道/季度
  • 文学类:系统研读莎士比亚戏剧(推荐《哈姆雷特》《麦克白》)、中国现当代小说(莫言、余华作品选段)
  • 文化类:收集非遗项目(如苏绣、昆曲)的英文解说视频,制作文化对比笔记

完善题型训练体系:

  • 听力:采用"1+3"训练法(1套真题+3套模拟题),重点突破Section C的学术讲座(建议每周精听2篇TED-Ed教育类演讲)
  • 阅读:实施"TPO训练法"(Test Preparation Online),每天完成1篇阅读+1篇完形+1篇写作
  • 写作:建立"话题-模板-素材"三位一体素材库,按"科技伦理""教育公平""环境保护"等主题分类积累

发展核心素养:

  • 文化意识:参与"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