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解析

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趋势分析引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辽宁语文考情2017年对辽宁省高考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首批新高考...

辽宁2017语文高考答案深度解析与备考策略——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趋势分析

引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辽宁语文考情 2017年对辽宁省高考改革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首批新高考改革省份之一,辽宁语文试卷在保持全国卷统一命题的基础上,率先尝试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创新,本文基于对2017年辽宁高考语文试卷的文本分析,结合命题规律与备考实践,系统梳理各题型命题特点、典型答案特征及备考策略,为考生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备考指南。

试题结构特征与命题趋势分析 (一)试卷构成与分值分布 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卷延续"3+3"模式,总分150分包含:

  1. 语文知识运用(15分):含病句修改、成语运用、标点规范等
  2. 古诗文默写(30分):重点考查《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目
  3. 现代文阅读(60分):文学类/非文学类各40分
  4. 作文(60分):800字命题作文

(二)命题趋势突破性特征

  1. 核心素养导向显著:阅读题占比提升至76%(较2016年+5%),强调文本解读与批判性思维
  2. 题型创新突破传统:新增"比较阅读"题型(非连材料占比达40%)
  3. 考古文献考据强化:历史类非连材料占比提升至25%
  4. 语言实践能力考查:病句题引入网络用语识别(如"蓝瘦香菇"等新表达)

各题型典型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运用(15分)

  1. 病句修改题(3分) 例题:将"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成绩优异"改为病句 答案特征:需同时体现逻辑关系词冗余(删")与关联词位置错误(改"由于"为"因为") 评分要点:语法规范(1分)+逻辑关系准确(1分)+表述简洁(1分)

  2. 成语运用题(3分) 高频考点:近义成语辨析(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 答题模板:三步分析法——语义辨析→感情色彩→语境匹配

(二)古诗文默写(30分)

默写命题规律:

  • 经典篇目占比70%(如《离骚》《滕王阁序》等)
  • 偏重"高频默写"篇目(《论语》出现频次达3次)
  • 新增"名句新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引申为科研探索)

额外加分项:

  • 注释规范(如"子曰"后标注"孔子")
  • 互文句式完整(如"学而时习之"完整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现代文阅读(60分)

文学类文本(40分)

  • 主题分析:2017年重点考查"文化传承"(占比35%)与"科技伦理"(25%)
  • 答题结构:"现象描述(1分)+本质揭示(2分)+现实意义(1分)"
  • 典型答案:对《老王》的解读应包含"底层关怀"(1分)、"社会阶层隔阂"(2分)、"当代启示"(1分)

非文学类文本(40分)

  • 材料类型:历史文献(30%)+学术论述(40%)+调查报告(30%)
  • 答案特征:数据支撑(如"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0万辆")+论证逻辑链(论点-论据-
  • 高频考点:比较阅读(如对比《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叙事差异)

(四)作文(60分)

命题方向:2017年辽宁作文题"故事的力量"具有典型性

  • 核心立意:故事传承(30%)、故事创新(25%)、故事育人(45%)
  • 答题模板:"故事载体(1分)+精神内核(2分)+现实价值(1分)"
  • 优秀作文结构:引经据典(如《诗经》"呦呦鹿鸣")+现实案例(如故宫文创)+升华立意(文化自信)

备考策略与答题技巧提升 (一)知识体系构建

建立高频考点数据库:

  • 语文知识:病句类型库(12类)、成语辨析表(200条)
  • 古诗文:必背篇目+扩展清单(如《全宋词》100首)
  • 非连材料:近五年高频主题词云(如"乡村振兴""人工智能")

开发智能记忆系统:

  • 古诗文:采用"场景联想法"(如《水调歌头》配月夜图)
  • 成语:制作"近义反义对照表"(如"附庸风雅"vs"附庸文雅")

(二)阅读能力强化

文学类文本:

  • 建立"三维解读模型":人物形象(性格/命运)+情节结构(起承转合)+主题思想(表层/深层)
  • 实战训练:每日精析2篇文本,完成"人物关系图谱"与"主题词云图"

非文学类文本:

  • 掌握"五步分析法":材料梳理→核心观点→论证逻辑→比较维度→现实联系
  • 开发"数据可视化"技能:将调查报告转化为信息图表(如条形图/饼状图)

(三)应试技巧优化

时间分配方案:

  • 知识运用(15分钟)→古诗文(10分钟)→非连(25分钟)→文学类(25分钟)→作文(60分钟)

答题规范要点:

  • 古诗文默写:采用"数字定位法"(如"第三段最后一句")
  • 非连材料:标注"材料编号+观点序号"(如T2P3)
  • 作文结构:采用"金字塔原理"(总-分-总,每段3层递进)

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建议 (一)2018-2023年命题方向

预测重点:

  • 非连材料占比将提升至45%(重点考查科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