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0重庆高考语文,2010重庆高考语文作文

教育 12小时前 750

《在石板坡与解放碑之间》

2010年的重庆高考语文卷,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嘉陵江长卷,从石板坡的老茶馆氤氲的茶香中铺展,一直延伸至解放碑璀璨的霓虹之下,那年考生的钢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与火锅锅里翻腾的咕嘟声、长江轮渡悠长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在山城特有的晨雾中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网住了无数少年与未来郑重相遇的悸动。

2010重庆高考语文,2010重庆高考语文作文

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中,一个年轻人因"常识"而改变人生轨迹的故事,恰似这座城市最贴切的隐喻,重庆人对"常识"向来有着特殊的敏感——他们懂得在爬坡上坎时调整呼吸的节奏,懂得在雾锁江面时辨别航向的智慧,懂得在十八梯的吊脚楼与江北嘴的摩天楼之间,找到生活的微妙平衡,这种植根于地形的生存智慧,或许正是对那年作文题最生动的注脚。

记得考场上,我望着窗外被雾气朦胧的南山轮廓,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那句老话:"重庆人有三条命:命里带火,命里带水,命里还带着爬不完的坡。"这座城市的每个地名都在诉说着生存的故事:从储奇口的药材铺飘出的药香,到临江门担担面升腾的热气;从较场口袍哥文化的豪情,到弹子石轮渡码头的喧嚣,"常识"从来不是书本上冰冷的铅字,而是刻在街巷肌理里的生活哲学,就像那道著名的"黄葛古道",石板路上的每道凹痕都是行人用脚步丈量出的经验,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懂得"脚踏实地"的分量。

2010重庆高考语文,2010重庆高考语文作文

那年夏天,全市数十万考生在考场上书写着对"常识"的理解,有人在作文里写李时珍踏遍千山,将药草知识汇成《本草纲目》;有人谈袁隆平在稻田里的坚守,用科学常识改写粮食命运,而我笔下的故事,发生在大坪的旧书摊前——一个常在那里淘书的少年,从泛黄的《重庆旧志》里读懂了这座城市在抗战时期的"常识":如何在日机的轰炸下组织有序的防空演习,如何在物资匮乏中用一锅火锅底料熬煮出团结的滋味,那些发黄纸页上的文字,比任何模拟试卷都更鲜活地诠释着"常识"的重量。

解放碑下的时钟指向三点时,交卷的铃声骤然响起,走出考场,阳光突然刺破雾霭,照在解放碑碑顶的时针上,反射出耀眼的光斑,那一刻我突然明白,2010年重庆高考语文卷留给考生的,不仅是应试的答案,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传递,就像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重庆人总能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常识"——那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困境的从容,对未来的笃定。

如今回望,那年的作文题恰似山城地形的一道缩影:有上坡的艰辛,有下坡的畅快,有转弯的智慧,有登顶的喜悦,当那些考生后来散布在天南海北,或许会在某个加班的深夜,或是某个迷茫的十字路口,想起2010年的夏天,他们曾在石板坡与解放碑之间,用青春书写过对"常识"最朴素的理解——那是一种扎根于大地的智慧,一种在烟火气中生长的哲学,一种让每个重庆人都引以为傲的生命姿态,就像山城的雾终会散去,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通达,将永远伴随他们前行。

2017高考贵州文综答案,2017贵州省高考文综试卷
« 上一篇 12小时前
2017高考数学2卷理科,2017高考数学二卷答案理科
下一篇 » 1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