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会放几天假,高考前会放几天假吗
《高考前的休止符》
六月的晚风裹挟着盛夏的燥热,轻轻拂过教学楼高三(7)班的窗棂,玻璃窗上凝着一层细密的水珠,将窗外那株苍劲的香樟树切割成朦胧的绿色剪影,班主任老周最后一次清点完桌角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合上讲台上的铁皮柜时,金属碰撞的清响在寂静的教室里漾开一圈圈涟漪。"明天开始放假,三天后,考场见。"他的声音比平日里低沉了几分,却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头,在十七岁的心湖里激起了层层叠叠的回响。
三天,七十二个小时,在高考倒计时的数字里曾是如此奢侈的存在,如今它突然横亘在备考的连轴转与最终的决战之间,像一首交响乐中突如其来的休止符,让习惯了急板节奏的少年们一时有些手足无措,课桌上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摊开在概率论的复杂章节,旁边的草稿纸上画着凌乱的受力分析图,窗台上的绿萝新抽的叶片还带着嫩黄色——这些熟悉的存在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竟显得有些不真实,仿佛一场漫长梦境中的中场休息。
林晓晓的目光停留在黑板右上角的高考倒计时牌上,当数字从"3"变成"0"的那个瞬间,她突然想起三年前第一次走进这间教室的场景,那天也是盛夏,阳光把走廊里的瓷砖照得发亮,她抱着新发的课本,在走廊尽头与同样抱着书的陈默撞了个满怀,散落在地的物理练习册在阳光下泛着油墨的光泽,后来他们成了同桌,从力学公式聊到《红楼梦》里的诗词,从函数图像画到对方随手涂鸦的简笔画,那些细碎的时光像窗外攀援的藤蔓,悄悄缠绕成青春最坚固的支架。
"发什么呆呢?"同桌陈默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她,指尖的温度透过薄薄的校服传过来,林晓晓回过神,看见他正把最后一张数学错题卡夹进错题本,蓝色的字迹在纸页上晕开一小片阴影。"我妈说这几天让我在家好好休息,可我总觉得不刷套题心里发慌。"陈默的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坦诚,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可乐,带着气泡的清亮和微涩。
教室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开始收拾书包,拉链的哗啦声此起彼伏;有人围在一起讨论最后几天的复习重点,笔尖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还有人趴在桌上补觉,均匀的呼吸声里藏着连日积累的疲惫,班长李悦抱着一叠志愿填报指南走过来,放在讲台上时发出沉闷的响声。"大家别光顾着复习,也看看这个。"她的头发用简单的皮筋束在脑后,额角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依然保持着班长的认真模样,"填志愿是大事,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林晓晓翻开那本指南,纸张特有的油墨味扑面而来,她翻到"城市"那页,手指无意识地划过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这些名字,最后停在南京——那里有她从小向往的中文系,有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还有梧桐树下斑驳的光影,突然,她想起小时候在南京外婆家度过的暑假,外婆总在午后摇着蒲扇给她讲《牡丹亭》的故事,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悲欢离合像秦淮河的流水,在她心里蜿蜒了十几年,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这三天假期或许不只是为了休息,更是为了给未来积蓄一份笃定的力量。
放学铃响起时,夕阳正把天空染成温柔的橘粉色,林晓晓背着书包走出校门,看见校门口的香樟树下,陈默正和几个男生讨论着什么,看见她,陈默挥了挥手,夕阳透过树叶的缝隙在他脸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明天要不要去图书馆?我想再看看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他喊道,声音在傍晚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亮,林晓晓笑着点头,看见他转身时书包上挂着的奥特曼挂件轻轻摇晃——那是初中时她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说是一起对抗"高考怪兽"的护身符。
回家的路上,林晓晓绕道去了家附近的文具店,货架上的签字笔琳琅满目,她拿起一支蓝色墨水的钢笔,笔杆上的磨砂质感在指尖传来细微的颗粒感,店主是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正在擦拭柜台上的地球仪。"小姑娘,高考用笔啊?"他抬头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像盛开的菊花,"我孙子今年也高考,他说要用这支笔,说写着顺手。"老爷爷从柜台下拿出一支包装完好的钢笔递给她,"新到的货,墨水流畅,写字不洇。"
林晓晓付钱时,看见柜台上的相框里,穿着校服的男孩正对着镜头笑得灿烂,她突然想起老周说过的话:"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你们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你们要带着这三年的积累,去遇见更广阔的世界。"是啊,这三天假期,不是用来焦虑的,也不是用来放纵的,而是给疲惫的心灵一个喘息的空间,给年轻的梦想一个沉淀的机会。
回到家时,妈妈正在厨房里熬银耳羹,看见她回来,妈妈擦了擦手,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这是你爸昨天寄来的,他说等你高考完再给你。"林晓晓接过信封,摸到里面硬硬的卡片,知道是爸爸承诺已久的新城演唱会门票,爸爸在外地工作,已经半年没回家了,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纸条:"晓晓,爸爸相信你,不管结果如何,你都是爸爸的骄傲。"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林晓晓打开台灯,铺开信纸,她想起这三年里的点点滴滴:第一次月考失利后躲在操场角落里掉眼泪,陈默默默递来的纸巾;疫情期间上网课,同学们在屏幕上互相打气的表情包;运动会下雨时,全班同学挤在体育馆里合唱《海阔天空》的场景......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像散落在沙滩上的贝壳,被时光的海浪冲刷得愈发闪亮,每一枚都藏着青春的温度。
三天后的清晨,林晓晓穿上校服,在镜子前系好红领巾——这是她最后一次以高中生的身份走进这个校园,书包里装着妈妈煮的茶叶蛋,陈默送的奥特曼挂件,还有那支新的钢笔,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在她脸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深吸一口气,闻到空气中青草和阳光的味道,那是青春独有的气息,带着希望和期待。
校门口的老香樟树依旧枝繁叶茂,叶隙间漏下的阳光在地上织成金色的网,林晓晓看见陈默和同学们已经等在那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平静的微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大家只是相视一笑,便并肩走向考场,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这三天假期像一首乐曲中的休止符,它让紧张的旋律有了停顿,让飞扬的青春有了沉淀,让奔赴未来的脚步更加坚定而从容。
高考的铃声即将响起,而青春的故事,才刚刚翻开崭新的篇章,那些共同奋斗的日子,那些温暖的鼓励,那些对未来的憧憬,都将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指引着他们走向更远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