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高考变压器,高考变压器典型例题

教育 3小时前 648

《高考变压器》

六月的晚风裹挟着盛夏的余温,在城市的高楼间穿梭,将高考倒计时的数字吹得愈发刺眼,在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里,高三(7)班的教室宛如一台永不停歇的精密仪器,而坐在第三排靠窗位置的林晓,正是这台仪器里一颗被过度拧紧的螺丝钉,她的书桌上堆叠着半人高的复习资料,每一本的边角都卷起了毛边,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知识点,窗外的梧桐叶绿得发亮,映在她布满血丝的眼眸里,却照不进心底那片日益浓重的迷雾。

林晓的成绩曲线像陡峭的过山车,从年级前五一路俯冲到一百五十名开外,家长会上,班主任王老师用红笔圈出她的名字,语气里满是惋惜:"这孩子脑子不笨,就是心思没全用在刀刃上。"这句话像一根细密的刺,扎在林晓妈妈的心上,也扎在林晓敏感的神经末梢,那天晚上,家里的空气凝固得如同结冰的湖面,妈妈将手机狠狠摔在桌上,屏幕裂开的纹路像一张扭曲的嘲讽脸庞:"你看看张阿姨家的女儿,保送清华了!你呢?整天抱着手机魂不守舍!"

林晓默默捡起手机,屏幕亮起,是闺蜜发来的消息:"晓晓,我报了那个'高考冲刺一对一',听说老师是市重点的特级教师,要不要一起?"她的指尖在屏幕上方悬停良久,最终还是按灭了锁屏键,家里的老式时钟滴答作响,每一秒都像重锤敲打在她摇摇欲坠的自尊心上。

第二天放学,林晓在街角发现了一家新开的补习机构,玻璃橱窗里贴着醒目的标语:"签约保上一本,不退款全额赔!"鲜红的字迹灼得她眼睛发疼,鬼使神差地,她推门走了进去,前台小姐笑容可掬地递过一杯温水:"同学是来咨询吗?我们有'状元导师团',能根据你的成绩定制专属提分方案。"那个自称"李老师"的咨询师翻开她的成绩单,用红笔在数学栏重重画了个圈:"数学是提分的关键突破口,我们的老师能帮你彻底吃透压轴题的解题思路。"

林晓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切菜,听见门响立刻擦着手迎出来,眼睛亮得吓人:"怎么样?谈妥了吗?"看着女儿欲言又止的神情,妈妈从围裙口袋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这是我这半年攒的,你爸工地发的奖金,妈知道你委屈,但咱们不能输在最后一步。"林晓接过信封,指尖触到那些带着汗渍和油污的纸币,喉咙像是被棉絮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补习班租在写字楼一间狭小的教室里,墙上挂着"天道酬勤"的书法作品,空气中永远弥漫着速溶咖啡和油墨混合的刺鼻味道,林晓每天放学后要换乘一小时地铁赶来,教室里坐着的都是和她一样眼神空洞的学生,李老师每次都会带来新的"内部资料",厚厚的讲义上印着各大名校的模拟题,边角盖着"绝密"的红色印章,他讲课语速飞快,手指在黑板上划出残影,偶尔会停下来,用粉笔头敲敲林晓的桌子:"这道题去年高考刚考过变式,类似的题型你必须烂熟于心。"

林晓像块饥渴的海绵疯狂吸收着这些知识,笔记本上抄满了各种解题技巧,连做梦都在背英语单词,但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时,她还是忍不住哭了——数学只考了89分,连班级平均线都没够到,李老师拍着她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别灰心,这说明你的基础还不够扎实,需要加课,我们最近推出了'魔鬼训练营',周末全天上课,保证让你突飞猛进。"

妈妈二话不说又交了五千块钱,林晓看着手机银行里不断减少的余额,突然想起小时候,妈妈牵着她手走过那条种满向日葵的乡间小路,阳光把妈妈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说:"晓晓,咱们不求人,只求自己堂堂正正的努力。"而现在,她每天放学回家,餐桌上摆着妈妈特意炖的鸡汤,妈妈一边给她盛汤一边念叨:"隔壁小宇的妈妈说了,只要能考上重点大学,砸锅卖铁都值得。"

林晓的生日那天,她收到了爸爸从工地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件崭新的羽绒服,还有一张字迹潦草的纸条:"闺女,爸忙,不能陪你过生日,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她摸着羽绒服上柔软的毛领,鼻子一酸,晚上在补习班,李老师递给她一小块蛋糕:"祝你生日快乐,距离高考还有八十天,加把劲,你一定能行。"教室里的同学都鼓起掌,林晓咬了一口蛋糕,甜得发腻,却尝不出一点味道。

高考前一天,林晓仔细收拾好考试用品,妈妈往她书包里塞了巧克力和风油精,反复叮嘱:"别紧张,正常发挥就行。"爸爸特意请了假,穿着一身沾着泥浆的工作服站在考场外,看到她出来,憨厚地笑了笑,林晓深吸一口气,走进了考场,当她拿到语文试卷时,手心沁出细密的汗珠,她闭上眼睛,想起妈妈的话,想起爸爸的期待,想起李老师传授的"解题技巧",然后开始答题。

成绩公布那天,林晓颤抖着手输入准考证号,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让她愣住了——568分,刚刚超过一本线20分,妈妈抱着她又哭又笑:"太好了!晓晓,你做到了!"爸爸拿出手机给亲戚群发消息,手指激动得直打颤,李老师发来消息:"恭喜!欢迎来参加我们的'志愿填报指导',帮你选个好专业。"

林晓看着手机屏幕,突然觉得一切都那么不真实,她想起那些在补习班度过的黄昏,想起妈妈眼角新增的皱纹,想起爸爸手上的老茧,想起李老师永远不变的公式化笑容,她走到窗边,看到楼下的向日葵又开了,金灿灿的花盘朝着太阳,像极了她小时候那个简单而热烈的梦想。

填报志愿那天,林晓在"是否服从调剂"那一栏郑重地打了对勾,她知道,自己就像一台被高压电流反复冲击的变压器,在高考这个巨大的电网里,被强行改写了原有的电流方向,但她不知道,当电流稳定下来之后,自己还能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手机震动了一下,是闺蜜发来的消息:"晓晓,我去了北京,你呢?"林晓抬头看了看窗外,阳光正好,她笑了笑,在志愿表上写下了那个遥远城市的名字。

电场高考题,电场高考题选择题压轴
« 上一篇 3小时前
高考交流会,高考交流会活动方案
下一篇 » 3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