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2017年的语文高考作文,201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教育 4小时前 1121

《墨痕深处见山河》

当最后一滴墨汁在宣纸上缓缓晕开,如一滴坠入古井的清泪,氤氲出千年的回响,我忽然彻悟:那些被我们反复摩挲的古籍,从来都不是封存于博物馆橱窗里的冰冷标本,而是奔流在我们血脉中的滔滔江河,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题里,"老腔"那震破秦川的嘶吼,不正是这条江河最澎湃的浪涛吗?它裹挟着黄土高原的风,裹挟着渭水河畔的月,裹挟着华夏儿女最原始的生命呐喊。

老艺人张喜民在舞台上扯开嗓子吼出"将令"的那一刻,我听见的何止是秦腔的板眼?那分明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叙事冲动在熊熊燃烧,从《诗经》中"风雅颂"的千年吟唱,到敦煌壁画上飞天的飘带当风;从史官秉笔直书的青史竹简,到说书人惊堂木拍响的市井茶馆,我们始终在用最质朴也最炽热的方式,将生命的悲欢离合、家国天下的兴衰荣辱,讲给天地听,讲给时光听,这种叙事,不是为了博取台下的掌声,而是像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必须亲手开凿,才能为无处安放的灵魂寻得一方栖息之地,当老腔的唱腔撞上现代剧场的玻璃幕墙,那些飞溅的碎屑里,藏着比任何数字特效都更震撼的文化基因——那是用生命打磨出的青铜质感,是时光淬炼出的琥珀光泽。

曾有人问我,在这个短视频横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如此厚重、如此费力的叙事吗?我想起在江南烟雨朦胧的古镇见过的一位雕花匠,他戴着老花镜,在巴掌大的木板上细细雕琢《红楼梦》的故事,刀尖划过木纹的沙沙声,比直播间里任何喧嚣都更有力量,那是一种与时光对峙的宁静,就像老腔演员用一腔热血吼出"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字字朴实,却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与坚韧,真正的文化传承,从来不是复制粘贴式的机械模仿,而是像老树在春天里发出新枝,让古老的根系在当代的土壤里汲取新的养分,长出充满生命力的嫩芽,故宫博物院将《千里江山图》打造成沉浸式数字展览,当年轻人戴上VR眼镜,亲身走进那片青绿山水,与古人的笔墨神交,这不正是让千年古画在科技时代开出的绚烂新花吗?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不是对立,而是最美的相遇。

2017年的语文高考作文,201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在西安碑林,我曾久久凝视一块最寻常的《曹全碑》,石碑上的汉隶早已斑驳,风化得几乎难以辨认,但每个笔画里,似乎都藏着汉代书生落笔时的呼吸与心跳,讲解员说,这些字最初是用刀一笔一划刻在石头上,再小心翼翼地用朱砂拓印在纸上,才得以穿越千年风雨,抵达我们眼前,文化的传承,从来都不是温吞水的延续,它需要老腔演员那样的激情与投入,要把一辈子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揉进唱腔里,吼得山河动容,日月增辉,就像我们的文字,从甲骨文在龟甲兽骨上的刻痕,到金器上的铭文,再到竹简上的墨书,直至今天键盘上的敲击,变的永远是承载它的载体,不变的是中国人用笔尖(或指尖)丈量世界、记录情感、传承文明的执着与深情。

当最后一缕老腔的余音消散在剧场里,回荡在耳畔,我忽然彻底懂得:文化,从来不是博物馆里束之高阁的标本,而是流动在我们血脉里的江河,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密码,老腔的嘶吼,绝不是即将消逝的绝响,而是一声穿越时空的提醒——提醒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条奔流不息的江河里的一朵浪花,当我们张开嘴,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们就是在续写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壮丽史诗,就像那位雕花匠在临终前对徒弟说的:"刻刀下的故事,总要有人接着讲下去,一个字,一个笔画,都不能少。"这,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它不需要华丽的舞台,不需要震天的喝彩,它只需要一颗愿意倾听历史、敬畏传统,并且敢于、也乐于讲述现在与未来的心,因为,每一个用心讲述的瞬间,都是对山河最深情的告白,都是对墨痕最虔诚的守护。

2017年的语文高考作文,2017年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状元2017四川,四川省高考状元2017
« 上一篇 4小时前
高考2017语文全国二卷,高考2017语文全国二卷答案
下一篇 » 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