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辽宁语文题,2017高考辽宁语文题答案解析
青苔上的足迹
高考语文考场如一片寂静的深林,唯有笔尖摩挲纸张的沙沙声,似春蚕食叶,又似露珠滴落青石,我坐在靠窗的位置,目光掠过窗外那棵沉默的老槐树,忽然想起昨日翻阅《庄子·逍遥游》时的一段话:"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万物相生相息,恰如这高考场内无数年轻的生命,在命运的宣纸上刻下各自独一无二的轨迹。
辽宁卷的作文题如一枚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题目要求以"共享单车"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变迁,我望着题目,脑海中浮现出城市街头的景象:橙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共享单车如流动的溪水,在柏油马路上蜿蜒流淌,这些没有固定主人的钢铁坐骑,却承载着无数过客的故事,恰如《礼记·礼运》中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共享的表象下,藏着更深层的人性密码与时代密码。
记得初春的一个清晨,我在小区门口遇见一位白发老人,他佝偻着背,仔细擦拭着一辆共享单车的座椅,动作轻柔得如同抚摸熟睡婴儿的脸颊。"这些孩子每天骑着上班,多不容易。"老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温暖的光,"我帮他们擦干净,心里也舒坦。"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共享经济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传统邻里温情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延续,就像《诗经·卫风·木瓜》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古老智慧,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正以新的方式悄然生长发芽。
共享单车的繁荣背后,也折射出当代社会的某些焦虑与困境,我曾亲眼目睹,有人为了抢占最后一辆单车,在车流中险象环生,险些酿成悲剧;也见过单车被恶意破坏后,孤独地倒在草丛里,像受伤的野兽,金属的骨架在阳光下泛着冰冷的光,这让我不禁想起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深刻论断,技术如同一面放大镜,既放大了人性的光辉,也暴露了人性的幽暗,当"共享"成为生活的常态,我们是否也在共享着某种集体无意识的焦虑?就像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感叹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追求效率与便捷的同时,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失去了某些更珍贵的东西?
考场上的钟表滴答作响,像在催促着什么,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看见外卖小哥骑着共享单车穿梭在街头的身影,他的眉毛结着霜,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双手却稳稳地握着车把,车把上挂着的,是那份依然热气腾腾的餐盒,那一刻,我突然懂得,共享单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高效地连接了空间,更在于它温情地连接了不同阶层、不同命运的人,就像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正以新的形式温暖着这个有时略显冰冷的世界。
笔尖在纸上舞蹈,思绪如野马奔腾,我写下:"共享单车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输送的不仅是匆匆的人流,更是流动不息的人情与温度。"窗外,老槐树的枝桠在风中轻轻摇曳,石阶上的青苔在春雨的滋润下默默生长,愈发浓绿,我想起《论语·子罕》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感叹,高考,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驿站,却绝非终点,就像这些共享单车,终将驶向不同的方向,奔赴各自的远方,但它们都承载着相似的梦想与希望,共同编织着这个时代的斑斓图景。
交卷的铃声响起,我放下笔,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那些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过是青苔上的一行足迹,风吹过,或许会模糊,但那些曾经思考过的,感动过的,都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心,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必将破土而出,以另一种方式,重新生长,绽放出新的生命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