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广东高考作文,2014广东高考作文题目
墨痕深浅处,皆是修行时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以黑白琴键的旋律与黑白胶片的影像为引,道出了"黑白"二色如何成就艺术的永恒魅力,这让我想起书法艺术中墨色的万千变化——那宣纸上晕开的浓淡枯湿,不仅是笔墨的舞蹈,更是生命修行留下的禅意足迹,墨痕深浅处,皆是修行时;人生起落间,尽是悟道机。
书法艺术中的墨色变化,恰似人生阅历的层层晕染,王羲之挥毫《兰亭集序》时,"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畅快与"不知老之将至"的喟叹,都凝于笔尖的提按转折之间,那浓墨处如惊涛拍岸,是才情横溢的奔涌;淡墨处似远山含黛,是静观世事的澄明;枯笔处若老梅虬枝,是历经风霜后的顿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更将墨色化为心声:时而浓重如泣血,字字带泪;时而枯槁如断肠,笔笔含悲,这种墨色的自然流淌,恰是生命体验最本真的艺术呈现,正如人生旅途,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会在生命长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而寻常岁月则似淡墨轻痕,看似平淡却绵长隽永。
墨色的浓淡枯湿之间,蕴藏着东方美学的辩证智慧,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的"带方而圆,能柔而刚",恰是对这种哲学的最佳注解,观黄庭坚的书法,既有"荡桨笔"的雄强峻拔,如壮士扛鼎;又有"辐射笔"的舒展飘逸,似云鹤游天,这种刚柔相济的艺术境界,在墨色表现上尤为精妙:浓与淡的对比中见层次,干与湿的调和里生韵律,疾与徐的节奏中显风骨,人生修行亦复如是,需在进取与退守间寻得平衡,在激情与冷静间保持张力,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却能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中,将命运的沉浮化为艺术的升华,其《黄州寒食帖》中墨色的浓枯变化,正是"将人生之万般滋味,尽付笔底波澜"的生动写照。
墨痕的深浅变化,最终指向的是心灵的澄明与境界的超越,王羲之晚年书法"增损古法,裁成今体",终达"尽善尽美"之境;苏轼倡言"我书意造本无法",强调书法当为心性之流露,这种境界的攀升,离不开对墨性的深刻体悟与对心灵的持续淬炼,明代董其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艺术主张,道出了修行的真谛:唯有以学识滋养心田,以阅历拓宽视野,方能达到"生秀"的艺术高度,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书法轨迹,恰似一部心灵修行史——前期风流倜傥,墨色华滋;后期冲淡平和,笔意简净,那"朴拙圆满,浑若天成"的墨韵,正是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生命境界的完美诠释。
当数字时代的洪流冲刷着传统艺术的堤岸,书法中墨色的微妙变化愈发显得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行需要沉淀与积累,正如琴键上的旋律需要情感的浸润,胶片上的影像需要时光的沉淀,墨痕深浅处,皆是修行时;人生起落间,皆有真意存,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宣纸上,以生命为笔,以岁月为墨,在墨色的浓淡枯湿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华章,在笔走龙蛇中体悟生命的真谛,实现心灵的超越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