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预测范文,高考作文预测范文10篇
《墨痕深处的光》
晨光熹微,老槐树的枝桠在青石板墙上投下斑驳的影,檐角的冰凌悄然融化,滴答声里,老槐树下的砚台已凝了一层薄霜,林砚之呵出一口白气,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节因常年握笔而微微泛白,狼毫笔尖悬在泛黄的宣纸上方,微微颤抖,一滴浓墨不慎坠下,在宣纸上洇开一团乌黑的渍痕,像极了十七岁那年夏天,他考砸的数学卷子上,被泪水晕开的模糊分数,祖父的竹戒尺在桌沿敲出清脆的响声,惊飞了檐下的雀鸟:“墨分五色,字如其人,你这浮躁的性子,何时才能沉下心?”
那时的林砚之不解,甚至有些怨恨,他总觉得,那些横竖撇捺间藏着的不是艺术,而是祖父为他设下的枷锁,束缚着他向往远方、渴望自由的心,窗外的蝉鸣与球场上的呐喊,都比这日复一日的临摹来得诱人,直到高考前夜,一场暴雨冲刷了整个夏夜的燥热,他为了寻找一本复习资料,无意中推开祖父尘封多年的书房门,在樟木箱的最底层,他发现了一沓用青布包裹的宣纸,纸页已泛黄起皱,带着岁月的沉香,每一页,都工整地抄着同一句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笔力遒劲,墨色沉稳,仿佛能透过纸背,看见那个在灯下默默书写的身影。
笔锋在“之”字上打了三个回旋,藏锋、露锋,一波三折,像极了祖父年轻时在昏黄的油灯下,握着他的手教他写字的模样,林砚之的指尖仿佛再次感受到那份温热与力量,祖父的声音也仿佛从氤氲的墨雾中传来,穿越时空:“写字如做人,既要守住帖子的筋骨,也要有自己的血肉,你看这‘屋漏痕’,雨水沿墙蜿蜒而下,自然天成,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千锤百炼的修行,人生亦是如此,重要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点滴积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风骨。”
他望着稿纸上《传承与创新》的标题,脑海里翻涌的却是祖父磨墨时那佝偻却坚毅的背影,墨锭在歙砚上顺时针轻旋,一圈,又一圈,松烟墨的清香渐渐漫过整个房间,驱散了所有杂念,他提起笔,深吸一口气,将《兰亭序》的飘逸灵动与颜真卿的雄浑大气糅合在一起,写“传承”二字时,他用了祖父最擅长的“蚕头燕尾”,笔尖含蓄藏锋,蓄势待发,笔锋却带着千钧之力,稳健而出;写“创新”时,他则大胆打破常规结构,让“新”字的木字旁如新芽破土,向上生长,右半部分的“斤”字则如利斧劈开混沌,墨色在纸上层层晕染,由浓至淡,再由淡转枯,浓淡相间处,竟真的有了祖父所说的“墨分五彩”,如烟雨,如晚霞,如生命本身的绚烂与无常。
成绩公布那天,林砚之的作文被印成范文,分发到全市各校,他看着印刷体里那个被精心设计的“之”字,虽然失去了墨色的灵动与笔锋的顿挫,却依然能辨认出那份独属于他的倔强与思考,那一刻,他忽然全然明白了祖父的良苦用心,那些日复一日的临摹,不是要他成为谁的复刻,不是要将王羲之的魂魄锁进他的身体,而是要他在笔墨的浸润中,在规矩与法度的反复打磨下,找到那个最真实、最独特的自我,就像王羲之写《兰亭序》时,不过是文人雅集的即兴挥毫,微醺的快意与真挚的情感,才成就了“天下第一行书”的传奇,传承的,是风骨;创新的,是灵魂。
如今的林砚之,已成为大学书法社的指导老师,午后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总有孩子托着下巴,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练字呢?我们用手机打字不是更快吗?”他总会微笑着,想起老槐树下晨光中的那方砚台,想起祖父竹戒尺的清响,想起高考稿纸上那篇《墨痕深处的光》。
“因为,孩子,”他握住一个小女孩的手,带着她写下人生中第一个“永”字,“每一笔墨痕里,都藏着时光的礼物,它教会我们耐心,教会我们沉静,更教会我们在规矩中寻找自由,在传承中孕育新生,你看这个‘永’字,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撇如犀象断角,捺如崩浪雷奔,这起承转合之间,不正是我们人生的起伏跌宕吗?那些曾经的磨砺与汗水,终将在时光的沉淀中,像墨香一样,沉淀为你生命中最独特的底色,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