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正文

贵州省高考听力查询,贵州省高考听力查询成绩入口

教育 3小时前 901

寂静考场里的青春回响

当高原的晨雾悄然漫过寂静的考场,当六月的阳光穿透连绵的青山,为黔东南的这片土地镀上一层金边,一场无声的等待正在上演。

在贵州的一所中学里,高三学生李晓雨攥着手机,指尖在冰冷的屏幕上无意识地划动,距离高考听力成绩公布,只剩下最后的十分钟,教室里静得能听见尘埃落地的声音,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屏住了呼吸,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乎分数的查询,晓雨和无数像她一样的山区孩子而言,这串即将揭晓的数字,可能是打开通往山外世界大门的钥匙,也可能是一扇悄然关闭、令人心碎的门。

山坳里的“耳朵”

在贵州,高考的听力考场,往往就安放在群山环抱的县城深处,晓雨的学校没有专业的语音室,那间平日里用来播放课件的多媒体教室,便成了临时的“战场”,墙上悬挂的音响,是县教育局去年慷慨捐赠的,音质偶尔回荡着沙沙的杂音,像山风穿过松林的低语,也像岁月在设备上留下的沧桑印记。

第一次模拟考的经历,至今仍让晓雨记忆犹新,听力播放到中途,音频突然“跳轨”,刺耳的电流声划破了教室的宁静,监考老师急得满头大汗,最终掏出自己的手机,用外放功能才勉强完成了考试,那天,晓雨几乎一个单词都没听清,心里满是焦虑与不甘,当成绩公布时,她惊讶地发现,全班的听力平均分并不比省城的学校逊色多少。

“我们习惯了‘不完美’。”晓雨的同桌小林用一种近乎淡然的语气说道,他家在更偏远的苗寨,每天需要步行两个小时山路,才能搭乘通往县城的班车,听力练习时,他总习惯性地将音量调到最大,仿佛这样就能用尽全力,把山外的声音“喊”进耳朵里,这些浸润在自然山野中的孩子,或许没有顶级的设备,却拥有着最敏锐的耳朵——他们能分辨出布谷鸟清脆的鸣叫与听力录音中“coo-coo”音节的微妙相似;他们能从溪流潺潺的水声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理解里“babbling brook”所描绘的宁静与生机,他们的听力,早已超越了音频文件本身,与这片土地的脉搏紧紧相连。

数据洪流中的“微光”

成绩查询的前一晚,晓雨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巨大的山谷前,每一块嶙峋的岩石上都镌刻着一个分数,她伸手去触摸,那些岩石却瞬间化为冰水,消融在空气中,只留下无数个跳动的数字,像星河般闪烁,让她感到一阵眩晕。

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晓雨便准时坐在了电脑前,鼠标右键,刷新;刷新,再刷新……网页终于在第十几次尝试后,显示出“正在查询”的字样,她的心跳得像贵州乡间打年糕的木槌,沉重而有力,母亲在一旁默默守候,灶上的油茶发出“咕嘟咕嘟”的轻响,浓郁的香气混合着无形的紧张,在小小的房间里发酵。

当屏幕上清晰地跳出“138分”时,晓雨愣住了——这是她练习时的最高分,却比她预想的理想分数低了整整5分。“是不是我哪里听错了?”她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母亲却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欣慰:“傻囡,能考到这个分数,已经是我们寨子里第一个能上重点大学的苗家姑娘了!”

母亲朴实的话语,让晓雨瞬间释然,她忽然明白,在数据统计的浩瀚海洋里,每一个分数背后,都藏着一个如她般鲜活而坚韧的故事,省教育考试院的数据显示,贵州高考听力平均分已连续三年稳步提升,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真实存在,像晓雨这样的学生,需要付出双倍甚至三倍的努力,才能让这份跨越地理阻隔的分数,成为改变命运的桥梁。

寂静中的回响

成绩公布后不久,晓雨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陌生的短信映入眼帘:“你的听力发音很标准,但语速适应能力还有提升空间,加油!”发件人是省城的一位英语老师,他曾在一次公益讲座中听过晓雨的发言,原来,在数字时代,成绩单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它是一座桥梁,连接起素未谋面的陌生人,传递着温暖与鼓励。

几天后,晓雨在县城的书店偶遇了听力考试的技术员老张,他正调试着一台崭新的音响设备,神情专注。“去年那批设备老了,音质问题我们都记着呢,”老张抬头看见晓雨,憨厚地笑了笑,“新设备给下一届考生换上了,山里的孩子,不该被声音耽误。”

那一刻,晓雨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突然明白,那些曾让她焦虑不安的“不完美”,正被无数像老张这样默默无闻的人用心修补着,每一份微小的善意,都在为山区的孩子们铺就一条更平坦的道路。

尾声

九月,秋风送爽,晓雨收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站在大学校门口,回望身后连绵的青山,仿佛又听到了高考听力播放时那熟悉的电流声,那声音曾让她紧张,如今却成了记忆里最温暖、最嘹亮的回响。

在贵州这片广袤的高原上,无数个像晓雨一样的孩子,正用他们的勤奋与坚韧,让世界听见——寂静的考场里,藏着最嘹亮、最动人的青春,那穿透寂静的,不只是等待,更是梦想破土而出的力量。

2017高考丙卷文综,2017高考卷答案文综
« 上一篇 3小时前
高考中山大学,高考中山大学分数线
下一篇 » 3小时前